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醫(yī)教科技有限公司

蘋果版本:8.7.0

安卓版本:8.7.0

應用涉及權(quán)限:查看權(quán)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師資格_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熱門資訊,實時推送
Yishimed66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師資格_微信視頻號
官方視頻號
免費直播,訂閱提醒
微信掃碼即可關注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師資格考試指導老師
考試指導老師
備考規(guī)劃,專屬指導
微信掃碼添加老師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_官方抖音號
官方抖音號
分享更多醫(yī)考日常
抖音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 其他信息
2025年筆試萬人??即筚?></a>
       		  
        			<!--口腔執(zhí)業(yè)、口腔助理-->
        	 		
        			<!--醫(yī)師資格-->
        			
        			<!--醫(yī)師實踐-->
        			
        			<!--公衛(wèi)-->
        			
        			<!--鄉(xiāng)村-->
        			
        
        <!--通欄廣告 end-->
  
        <!--新聞標題-->
        <div   id=

二陳湯融治痰諸法

  二陳湯始見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用“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右為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币蚍街小瓣惼?、半夏貴其陳久,則無燥散之患,故名二陳”。本方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主治濕痰之證。

  濕痰的形成多因飲食生冷,脾胃不和,健運失常,濕聚為痰。濕痰犯肺,則咳嗽痰多;痰阻胸膈,則氣機不暢,以致痞滿不舒;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則為惡心嘔吐;濁陰凝聚,清陽不升,則為頭目眩暈;痰飲凌心,則為心悸。故二陳湯以半夏為君,一者辛燥而蠲濕痰;二者降逆以止嘔惡;三者散結(jié)以消痞滿。橘紅辛苦而溫,理氣化痰,使氣順則痰降,氣行則痰化,是為臣藥,與半夏相配,共祛濕痰,調(diào)暢氣機,使胃氣得和,清陽得升,眩悸得止。因痰之生,多緣于中州失運,濕聚成患,故佐以茯苓,其性甘淡而兼入脾經(jīng),健脾滲濕,濕去則痰無由以生,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與橘紅相伍,則脾濕得化,脾氣得暢,運化有權(quán),共杜生痰之源,而助君藥祛痰之功。生姜味辛性溫,降逆化痰而止嘔,用為佐藥,既可助半夏、橘紅行氣消痰,和胃止嘔;又能制半夏之毒。復佐以烏梅,其意有三:一者其性味酸澀,“入肺則收”,以斂肺氣,與半夏、生姜為伍,寓收于散,使散不傷正,收不斂邪;二者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即李時珍所謂“涌痰”之功;三者烏梅亦能“去痰”、“止久嗽”。使以甘草,旨在調(diào)和藥性,亦兼益脾和中之用。諸藥相合,使?jié)袢ヌ迪?,氣機通暢,脾得健運,則諸證亦隨之而解。

  二陳湯“本《內(nèi)經(jīng)》半夏湯及《金匱》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氣,烏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濕之專劑也”。其與《內(nèi)經(jīng)》、《金匱》的淵流關系,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二陳湯化痰和胃源于《內(nèi)經(jīng)》?!鹅`樞·邪客》篇所載半夏湯,用治“厥氣客于五臟六腑”,陽氣“不得入于陰”、“目不暝”者,“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此所謂決瀆壅塞,經(jīng)絡大通,陰陽和得者也”。方以秫米一升、半夏五合,長流水煎服。藥僅二味,卻具“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diào)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之功。從而開辟了化痰和胃,補瀉兼施治療大法之先端。張仲景治痰諸方也繼承了半夏湯方意。統(tǒng)觀《金匱》用半夏諸方,常配伍甘草、小麥、粳米、人參、茯苓、生姜、大棗等固護中焦,補益脾胃之品,當是宗半夏湯組方之義?!毒址健范悳邪胂暮细什荨⑸曰岛臀傅呐湮榉椒?,與《內(nèi)經(jīng)》半夏湯中半夏、秫米“補其不足,瀉其有余”之意同出一轍。

  其次,二陳湯化痰滲濕源于《金匱》。統(tǒng)觀《內(nèi)經(jīng)》,僅略論“飲”、“積飲”,而無“痰”之說。對“痰飲”病證的系統(tǒng)闡述,成于《傷寒論》和《金匱》。特別是《金匱·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篇明確提出了“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治療大法,并設立了溫化、攻逐、滲利、宣散等治法以及分治四飲諸方。尤其是溫燥配伍甘淡,去濕以助化痰的治療方法,豐富和發(fā)展了痰飲病治則。如《金匱》小半夏加茯苓湯,主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方中半夏與茯苓配伍,燥濕化痰與滲利水濕相合,共收濕化痰消之功,開創(chuàng)了“利小便”法在痰飲病中應用的先河。二陳湯宗仲景方意,延用半夏燥濕、生姜散濕、茯苓利濕,以使水濕去而痰飲自消,全然是《金匱》之法的再現(xiàn)。

  最后,二陳湯化痰行氣始于《金匱》。《金匱》半夏厚樸湯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氣。方以半夏化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配伍厚樸下氣除滿,蘇葉芳香行氣,開理氣化痰之先河。以上用藥配伍,成為后世理氣降痰法的雛形。但是,化痰配伍理氣的用藥形式,在《金匱》中尚未成為仲景治痰的基本法則。統(tǒng)觀仲景治痰濕諸方,均較少見有燥濕化痰配伍理氣藥者。《傷寒論》、《金匱》用半夏73方,無一例半夏、橘皮配伍;而配伍其他理氣藥如厚樸、枳實者也只有11首。這大概與漢以前尚未形成“痰氣相因”的理論有關。

  魏晉以來,尤其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本草經(jīng)集注》、《諸病源候論》、《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等代表醫(yī)著,對痰飲病的認識有了較大發(fā)展。其中不少方劑的用藥經(jīng)驗對二陳湯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是治痰方多有半夏、橘皮配伍。據(jù)《外臺》所引《小品方》半夏湯、《集驗方》大半夏湯和《刪繁方》大半夏湯等治“留飲痰癖”、“痰水冷氣”、“胃反不受食”的諸方中,半夏、橘皮、茯苓、甘草或生姜等藥物,就曾出現(xiàn)于同一首方劑之中。這說明在兩晉和南北朝時期,半夏、橘皮、茯苓、甘草、生姜已經(jīng)開始成為祛痰和胃的配伍用藥?!肚Ы稹分蓄愃婆湮閯t更加普遍,統(tǒng)計《千金·痰飲第六》篇用半夏方19首,較為集中地出現(xiàn)了半夏與橘皮并用的情況,其中“半橘苓草”、“半橘苓”配伍者6首,“半橘姜”、“半苓草”、“半苓姜”配伍者8首。而《外臺秘要》用治“上氣”的半夏湯(半夏、茯苓、橘皮、白術(shù)、生姜、檳榔),則與后世的二陳湯相差無幾。另外,陶弘景《本草經(jīng)集注》首先提出“橘皮用陳久者良”、“半夏陳久用之”,后世始有“陳藥”之說。由此可見,早在隋唐以前,即有了半夏與橘皮或陳皮的固定配伍。同時,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或生姜等,也開始作為相對固定的“藥組”,集中出現(xiàn)于調(diào)理脾胃、燥濕去痰等方劑之中,形成了《局方》二陳湯的雛形。

  二是治痰首倡理氣化痰。對痰飲病機的認識,至隋唐方形成與“氣”相關的觀點。隋代巢元方提出“痰飲者,由氣脈閉塞,津液不通,水飲氣停在胸腑,結(jié)而成痰”的新論點,開創(chuàng)了宣通氣脈為先、以使水飲無所凝滯的治痰大法,并且形成了相對統(tǒng)一的治法與方劑。清代張璐云:“《金匱》有四飲之名,《千金》有五飲之治,其法則一……《金匱》分隸而治,《千金》兼該而行?!苯y(tǒng)計《千金·卷十八》用半夏治痰飲19方,其中配伍橘皮、枳實者達8首,與仲景方形成明顯的對比??梢哉J為,至《千金》才有痰飲統(tǒng)治之方,并形成祛痰藥配伍理氣藥的組方用藥規(guī)律。這一用藥形式,正是隋唐醫(yī)家“痰氣相因”觀點的體現(xiàn)。著名醫(yī)家丁光迪評價痰由“氣脈閉塞”時言:“后世常云‘治痰先治氣,氣順痰自下’之說,也均源于此。”由此可見,對痰飲病發(fā)病機制的全面認識,是二陳湯立法組方以至成為“治痰總劑”的前提。

  綜上所述,宋人融合燥濕、理氣、降逆、和胃等治痰法則以及半夏與陳皮、茯苓、生姜、甘草等配伍經(jīng)驗,從而創(chuàng)制了《局方》二陳湯。

分享到:

題庫小程序

相關資訊
  • 距2025中西醫(yī)醫(yī)師綜合筆試考試還有?
醫(yī)師資格公眾號
關注考試動態(tài)
發(fā)布考情動態(tài)
考試復習指導
免費1V1咨詢考試條件
2024中醫(yī)醫(yī)師入學摸底測試解析

張鈺琪老師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
2024醫(yī)考報名后如何安排復習時間

張鈺琪老師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
2025年備考方案,供你選!
精品題庫
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密題庫
上千道典型習題
仿真密卷 3
仿真歷年考點題
專業(yè)題目解析
原價:¥199
復購¥159.2
查看詳情
醫(yī)學題庫小程序
正保醫(yī)學題庫

· 每日一練 鞏固提升

· 仿真試卷 實戰(zhàn)演練

· 組隊刷題 互相激勵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醫(yī)考愛打卡
醫(yī)考愛打卡

· 每天一個知識點

· 配套精選練習題

· 隨時記錄打卡心情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學習社區(qū)
拒絕盲目備考,加學習群共同進步!
尋找學習搭子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