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主講:師資團 6月11日19:00-21:30
詳情
主講:鴻雁等 6月12日19:00-21:00
詳情
主講:鴻雁 6月14日
詳情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專門整理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實驗室檢查如下,希望對各位內科主治醫(yī)師考生備考復習有所幫助。
1.血象
白細胞極大多數(shù)都增多,一般在30×109/L以上,最高超過1 000×109/L.未予治療的患者白細胞總數(shù)上升很快,分類中多為以中性桿狀核和晚幼粒細胞占優(yōu)勢,余為中幼粒和分葉核細胞,原核早幼粒細胞很少。嗜酸及嗜堿粒細胞絕對值均可增多。淋巴細胞百分比降低但絕對值也多增高。確診時紅細胞可能正常,少數(shù)甚至增多。隨病情進展呈現(xiàn)輕度貧血,屬正常細胞正常色素型,可出現(xiàn)紅細胞形態(tài)大小不一,偶見異形紅細胞。血片分類中發(fā)現(xiàn)少量中及晚幼紅細胞。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正?;蜉p度增多。血小板計數(shù)早期正?;蛑卸仍龈?,疾病進展過程中可逐漸增加達1000×109/L,而晚期血小板則減少。
2.骨髓象
有核細胞極度增生,以粒細鮑占優(yōu)勢,粒紅比可增至10~50:1.各期粒細胞均有,分類與外周血中相似,主要為晚幼粒細胞,帶狀核和分葉核次之,嗜酸和嗜堿細胞也增多,原粒和早幼粒細胞一般不超過5%~10%,幼紅細胞和巨核細胞在早期可呈增生活躍象,但在晚期則生成受抑制,晚期骨髓內纖維組織呈不同程度增多,導致干抽。
骨髓病理組織學: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呈填塞性。骨髓細胞成分以粒系增生占絕大優(yōu)勢,脂肪細胞基本消失,其中以中晚幼以下階層細胞增生突出,原始及早幼階段細胞多靠近骨小梁分布(幼稚細胞帶),分葉和桿狀核細胞多位于骨小梁之間中央部位。巨核細胞呈中等大小,以單圓核巨核細胞增生為主,根據(jù)巨核細胞數(shù)分為:
(1)粒系細胞增生型(即經典型,占45%),粒系增生,巨核細胞正?;驕p少或難以見到,網(wǎng)狀纖維不多。此型69%可發(fā)生急變,組織形態(tài)可轉為M1、M2a或M4,2%發(fā)生骨髓纖維化/骨髓硬化(MF/OMS)。
(2)粒系增生伴巨核細胞增多型占55%,Ph1染色體通常為陽性,巨核細胞顯著增生(>13個/HPF),主要為中小型單圓核巨核細胞,70%可伴發(fā)骨髓纖維化(網(wǎng)狀纖維+++~+++),21%生急變。
3.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檢測(NAP)
NAP活性顯著降低,常常完全缺失,約15%患者在進入急變期時可正?;蛏栽龈撸M入緩解期后又可恢復正常。NAP檢測有助于與類白血病反應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相區(qū)別,也可作為預后指標。
4.細胞遺傳學檢測
Ph1染色體為慢粒的標記染色體,存在于所有血細胞包括粒細胞、幼紅細胞、單核細胞和巨核細胞中,但不存在于大多數(shù)淋巴細胞及成纖維細胞中。此染色體異常是后天獲得的,在慢粒緩解期一般仍存在。另有約20%患者,除了Ph1染色體外,還可存在Y染色體缺失或+8,當進入加速期或急變期時,約75%患者出現(xiàn)Ph1染色體以外的染色體核型異常,主要有額外的22號長臂缺失、-17、+8及+19等。
5.分子遺傳學檢測
bcr/abl mRNA可作為CML的特異標志,Southern雜交分子探針檢測技術分析bcr基因重組和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技術檢測abl/bcr融合基因mRNA,對于Ph染色體陰性的慢粒有進一步確診的價值。此外PCR技術可從105~107正常細胞中檢測出一個融合基因陽性的腫瘤細胞,因此對于監(jiān)測治療效果及檢測α-干擾素治療或骨髓移植后Ph染色體轉陰患者的微小殘留病灶的檢測也有很大價值。近來發(fā)現(xiàn)CML的急變與p53抑癌基因突變有關。
6.血清生化測定
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和B12結合力均顯著增高,增高的幅度與白細胞增多程度成正比,前者未經治療可超過正常的15倍;治療緩解后血清維生素B12仍可高出正常4倍。由于粒細胞能產生運輸維生素B12的轉鈷蛋白Ⅰ,慢粒細胞破裂分解釋放大量維生素B12結合蛋白。慢粒緩解時血清維生素B12濃度仍高,說明粒細胞有無效生成。血清尿酸、乳酸脫氫酶濃度也均增高,化療后因粒細胞破壞而更為明顯。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提供2020年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備考經驗、精煉知識點以及政策動態(tài)變化!預祝各位考生都能順利通過2020年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
主講:師資團 6月11日19:00-21:30
詳情主講:鴻雁等 6月12日19:00-21:00
詳情主講:鴻雁 6月14日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