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外科治療中的一個棘手問題。因為這類心肌病大多是由于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甚至是彌漫性病變引起的心肌廣泛缺血、變性、壞死和纖維化,另外還摻雜有心肌頓抑和冬眠心肌,從而導致嚴重心肌功能失常、心臟呈球形擴大和(或)心力衰竭。下面僅是關于缺血性心肌病治療的進展的一個簡要綜述。
一、心臟移植術
藥物對重癥晚期冠心病,特別是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20%的病人效果很差,所以,心臟移植便成了這類疾病的一個重要治療手段,并取得滿意效果。但由于供心有限,能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大約僅為需要心臟移植病人總數(shù)的38.2%或39.5%左右,約有20.4%~35%受者在等待供心期間死亡。為此,迫切需要從心臟移植手術以外尋找其他治療辦法,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而冠狀動脈搭橋術和心室輔助裝置作為等待心臟移植的過渡橋梁現(xiàn)已廣泛用于臨床。
二、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
對缺血性心肌病進行CABG成功的關鍵是需要有足夠的存活心肌,即殘存的冬眠心肌和頓抑心肌越多,手術成功率就越高。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體層顯像(PEF)有助于探測出殘存的存活心肌。最近,McFall對20例缺血性心肌。↙VEF為27%)病人在CABG前后應用PET檢測心肌,特別是在左室前壁對(18)-F-氟去氧葡萄糖(FDG)攝取率,發(fā)現(xiàn)能更客觀地評價手術后病人的LVEF改善程度。Tian指出,對左室功能嚴重受損病人,目前進行高危性血管重建的比率正在增加,Tian對1990-1998年期間的7275例接受CABG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其中有51例LVEF<20%,適于接受心臟移植。將接受CABG者與163例接受心臟移植病例比較,1年生存率CABG組(71.9%)與心臟移植組(66.3%)無顯著差異。術后平均26個月,大多數(shù)病例心功能由Ⅲ級改善為Ⅰ級。CABG組圍術期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26例、應用左室輔助裝置3例、體外膜肺氧合1例。以上結果提示,對缺血性心肌病,有存活心肌和可移植血管,進行血運重建手術的危險是可接受的,但對這些病人應預見到在圍術期可能隨時需要進行循環(huán)支持。
三、房室瓣成形或置換術
Gangemi于1993-1998年比較研究了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手術治療問題。這類病人若用藥物治療,1年生存率不到20%;而能接受心臟移植者有限。研究者將這類病例(LVEF<25%)分組進行比較,Ⅰ組為伴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接受二尖瓣修復和CABG患者;Ⅱ組為僅接受CABG患者;Ⅲ組是1993年以來接受心臟移植的140例患者。比較結果顯示,住院死亡率Ⅰ、Ⅱ、Ⅲ組分別為6.3%、4.1%和8%;而術后LVEF在Ⅰ組無變化,而Ⅱ組則平均提高11.7%.
四、心室減容術
心室減容手術是1996年Batista首先用于治療終末期擴張性心肌病。Kon-ertz于1995~1998年,連續(xù)對49例心肌病(其中包括33例缺血性心肌。┻M行了部分左室切除(Batista)手術,患者術前心功能均為Ⅲ~Ⅳ級。進行Batista手術的標準是左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shù)為150ml/m~2,LVEF<20%,或左室舒張末期直徑超過70mm.左室直徑從術前71mm減至56mm,LVEF增至36%,90%病例心功能改善到Ⅰ和Ⅱ級。Konertz認為,左室減容術可以使晚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但須對心臟合并病變同期處理。
五、聚脂網心室包繞術
Raman最近報告了應用特制的聚酯網作心室包繞,作為缺血性心肌病一種附加的治療手段。研究者在對心衰動物進行研究基礎上,隨之對5例有心衰癥狀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CABG后應用特制聚酯網進行心室包繞作Ⅰ期臨床觀察,并對4例有心肌瘢痕者作了成形手術。結果顯示,無手術死亡,術后LVEF值由(27.2±6.6)%上升至(35.2±12.6)%,左室舒張末直徑由(63.2±1.6)mm縮小至(50.6±5)mm,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無舒張功能不全或心包縮窄征象。平均隨訪180天,心功能由術前Ⅲ級恢復到Ⅰ級。術后6個月CABG移植物均通暢。Raman指出,應用特制網約束心室對有心衰的手術病例可作為一種附加手段。這種附加術式的長期效果尚待進一步評估。
上一條·缺血性心肌病應該如何預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