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或陽的偏衰,是指“精氣奪則虛”的虛證。這里所說的“精氣奪”,實質上是包括了機體的精、氣、血、津液等基本物質的不足及其生理功能的減退,同時也包括了臟腑、經絡等生理功能的減退和失調。
機體的精、氣、血、津液和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及其生理功能,均可區(qū)分為陰、陽兩類屬性。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互根互用及相互轉化的關系,維持著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
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出現陰或陽的某一方面物質減少或功能減退時,必然不能制約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方而引起對方的相對亢盛,形成“陽虛則陰盛”、“陽虛則寒”(虛寒)、“陰虛則陽亢”、“陰虛則熱”(虛熱)的病理現象。
①陽偏衰
其病機特點多表現為機體陽氣不足,陽不制陰,陰相對亢盛的虛寒證。
陽氣不足,一般以脾腎之陽虛為主,其中尤以腎陽為諸陽之本,所以,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足)在陽偏衰的病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②陰偏衰
其病機特點多表現為陰液不足、滋養(yǎng)、寧靜功能減退,以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及陽氣相對偏盛的虛熱證。
陰液不足,一般以肝腎之陰為主,尤其是腎陰為諸陰之本,所以,腎陰不足在陰偏衰的病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