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質進入已致敏的機體后,通過免疫機制在短時間內發(fā)生的一種強烈的多臟器累及癥群。過敏性休克的表現(xiàn)與程度,依機體反應性、抗原進入量及途徑等而有很大差別。通常都突然發(fā)生且很劇烈,若不及時處理,??晌<吧?。
「治療措施」
必須當機立斷,不失時機地積極處理。①立即停止進入并移支可疑的過敏原、或致病藥物。結扎注射或蟲咬部位以上的肢體以減緩吸收,也可注射或受螫的局部以0.005%腎上腺素2~5ml封閉注射。②立即給0.1%腎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ml,緊接著作靜脈穿刺注入0.1~0.2ml,繼以5%葡萄糖液滴注,維持靜脈給藥暢通。腎上腺素能通過β受體效應使支氣管痙攣快速舒張,通過α受體效應使外周小血管收縮。它還能對抗部分Ⅰ型變態(tài)反應的介質釋放,因此是救治本癥的首選藥物,在病程中可重復應用數(shù)次。一般經過1~2次腎上腺素注射,多數(shù)病人休克癥狀在半小時內均可逐漸恢復。反之,若休克持續(xù)不見好轉,乃屬嚴重病例,應及早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20mg,琥珀酸氫化考的松200~400mg.也可酌情選用一批藥效較持久,副作用較小抗休克藥物 如去甲腎上腺素、阿拉明(間羥胺)等。同時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并及時補充血容量,首劑補液500ml可快速滴入,成人首日補液量一般可達400ml.③抗過敏及其對癥處理,常用的是撲爾敏10mg或異丙嗪25~50mg,肌肉注射,平臥、吸氧,保持呼吸道暢通。
由于處于過敏休克疾患時,病人的過敏閾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來不過敏的藥物轉為過敏原。故治療本癥用藥切忌過多過濫。
「病因學」
作為過敏原引起本病的抗原性物質有:
?。ㄒ唬┊惙N(性)蛋白內泌素(胰島素、加壓素),酶(糜蛋白酶、青霉素酶),花粉浸液(豬草、樹、草),食物(蛋清、牛奶、硬殼果、海味、巧克力),抗血清(抗淋巴細胞血清或抗淋巴細胞丙種球蛋白),職業(yè)性接觸的蛋白質(橡膠產品),蜂類毒素。
?。ǘ┒嗵穷惱缙暇厶氰F。
?。ㄈ┰S多常用藥物例如抗生素(青霉素、頭孢霉素、兩性霉素B、硝基味喃妥因),局部麻醉藥(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維生素(硫胺、葉酸),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診斷性制劑(碘化X線造影劑,碘溴酞),職業(yè)性接觸的化學制劑(乙烯氧化物)。
絕大多數(shù)過敏性休克是典型的Ⅰ型變態(tài)反應在全身多器官,尤其是循環(huán)系的表現(xiàn)。外界的抗原物性物質(某些藥物是不全抗原,但進入人體后有與蛋白質結合成全抗原)進入體內能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生相應的抗體,其中IgE的產量,因體質不同而有較大差異。這些特異性IgE有較強的親細胞性質,能與皮膚、支氣管、血管壁等的“靶細胞”結合。以后當同一抗原再次與已致敏的個體接觸時,就能激發(fā)引起廣泛的第Ⅰ型變態(tài)反應,其過程中釋放的各種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是造成多器官水腫、滲出等臨床表現(xiàn)的直接原因。
在輸血、血漿或免疫球蛋白的過程中,偶然也可見到速發(fā)型的過敏性休克,它們的病因有三:①供血者的特異性IgE與受者正在接受治療的藥物(如青霉素G)起反應。②選擇性IgA缺乏者多次輸注含IgA血制品后,可產生抗IgA的IgG類抗體。當再次注射含IgA的制品時,有可能發(fā)生IgA-抗IgA抗體免疫復合物,發(fā)生Ⅲ型變態(tài)反應引起的過敏性休克。③用于靜脈滴注的丙種球蛋白(丙球)制劑中含有高分子量的丙球聚合物,可激活補體,產生C3a、C4a、C5a等過敏毒素;繼而活化肥大的細胞,產生過敏性休克。少數(shù)病人在應用藥物如鴉片酊、右旋糖酐、電離度高的X線造影劑或抗生素(如多粘菌素B)后,主要通過致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也會發(fā)生過敏性休克的臨床表現(xiàn)。晚近,人們將不存在過敏原與抗體反應的,即通過非免疫機制而發(fā)生的過敏性休克癥狀與體征稱之為過敏樣反應(anaphylactoidreaction)。
「病理改變」
因本病而猝死的主要病理表現(xiàn)有:急性肺瘀血與過度充氣、喉頭水腫、內臟充血、肺間質水腫與出血。鏡下可見氣道粘膜下極度水腫,小氣道內分泌物增加,支氣管及肺間質內血管充血伴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約80%死亡病例并有心肌的灶性壞死或病變。脾、肝與腸系膜血管也多充血伴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少數(shù)病例還可有消化道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