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反應是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礙。移植術后,人工調節(jié)受者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是控制排斥反應發(fā)生的主要途徑。目前采取的措施:
①使用免疫抑制劑。
②誘導受者對移植抗原的特異性耐受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一)免疫抑制劑的應用
常用者如下:
1.化學性免疫抑制劑
(1)環(huán)孢素A,其作用是抑制T細胞活化過程中IL-2基因的轉錄,從而阻斷IL-2依賴性的T細胞分化增殖。
(2)糖皮質激素:誘導活化的T細胞的凋亡,抑制PC表面HLA的表達,從而干擾其抗原提呈作用。
(3)硫唑嘌呤:影響DNA合成,干擾T細胞的增殖。
(4)環(huán)磷酰胺:抑制B細胞和T細胞免疫。
2.生物性免疫抑制劑
(1)細胞性多克隆抗體:與相應的細胞特異性結合,破壞相應細胞。
(2)細胞性單克隆抗體:針對單一細胞發(fā)揮作用。
(3)細胞因子的單克隆抗體:阻斷細胞因子參與排斥反應。
(4)某些融合蛋白:殺傷過客細胞的CD45單抗與蓖麻毒素的融合蛋白;殺傷IL-2陽性T細胞的IL-2與白喉毒素的融合蛋白等。
(5)反義寡核苷酸:阻斷CK、粘附因子和細胞分化抗原的表達。
3.某些中草藥:如雷公藤,對細胞和體液免疫均有抑制。
(二)免疫耐受的誘導
誘導受體對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是最理想的排斥反應防治措施。目前限于研究階段,尚未應用于臨床。研究思路:
1.應用大劑量天然可溶性或人工合成的供者HLA分子,通過封閉同種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TCR,以誘導受者特異性T細胞凋亡。
2.輸注可溶性CTLA-4,阻斷被移植組織細胞的B7與受者T細胞表面CD28的結合,干擾共刺激信號的形成。
3.阻斷CD40-CD40L、CD2-LFA3等膜分子的相互作用,使T細胞功能障礙。
4.借助基因工程技術制備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介導特異性耐受。
5.T細胞疫苗,誘導抗獨特型抗體的產生,破壞移植物特異性T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