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距離地面的高度不同,大氣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有很大變化。按氣溫的垂直變化特點,可將大氣層自下而上分為對流層、中間層(上界為85km左右)、熱成層(上界為800km左右)和逸散層(沒有明顯的上界)。對流層是大氣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約12km.人類活動排入大氣的污染物絕大多數(shù)在對流層聚集。因此,對流層的狀況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最大,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1.對流層 是大氣圈貼近地面且密度最大的一層。該層的厚度隨地球緯度不同而異。赤道處為16km左右,兩極處為8km左右。夏季較厚、冬季較薄。整個大氣質(zhì)量的3/4和幾乎全部水汽、固體雜質(zhì)都集中在這一層。 人類生活在對流層的底部。對流層有以下特點:
(1)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2)對流運動顯著
(3)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
2.平流層 位于對流層之上,其上界高度約在50km左右。該層的特點是:
(1)氣溫的垂直分布,下層溫度隨高度變化小,約在22km以下,氣溫不隨高度增加而變化,恒定在-52℃~-60℃,故該層又稱同溫層。約在22~35km處,有一厚度約為10km的臭氧層,在22km~27km高度處,臭氧含量達到最大值,能吸收短波紫外線。在30km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這是因為該層的氣溫基本上不受地面影響,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線增溫的。
(2)氣流以平流運動為主 平流層與人類的關系也很密切。首先,臭氧吸收大量太陽紫外線,成為人類生存的天然屏障。其次,該層水汽、固體雜質(zhì)極少,天氣晴朗,能見度很好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大氣平穩(wěn),有利于高空飛行。
3.中間層 位于平流層之上,其上界高達80km左右??諝飧”。瑲鉁仉S高度增加而遞減,層頂部的溫度可降至-92℃。
4.熱層 位于中間層之上,其上界可達500km左右。層內(nèi)溫度極高,而且隨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晝夜變化很大。層頂部的溫度可達200~1700℃。
5.外大氣層(又稱逸散層) 從500km高度往上,沒有明顯的上界,是大氣圈的最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