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方劑集錦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實脾散- 《濟生》

2012-12-13 14:45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 藥物組成: 厚樸去皮,姜制,炒 白術 木瓜去瓢 木香不見火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臍 白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一兩(各30g) 甘草炙,半兩(15g)

□ 用法: 上呚咀,每服四錢(12g),水一盞半,生姜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服(現(xiàn)代用法:加生姜、大棗,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 功效: 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 主治: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之陰水。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者。

◇ 病癥分析:

水濕內盛,泛溢肌膚,則手足不溫;水氣內阻,氣機不暢,其性下趨,故身半以下腫甚;脾腎陽虛,失于溫煦,則手足不溫;水氣內阻,氣機不暢,則胸腹脹滿;脾陽不足,腐熟無權則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為陽虛水飲內停之證。

◇ 各家論述:

1.《醫(yī)方考》:用白術、茯苓、甘草之甘溫者補其虛,用干姜、附子之辛者溫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溫者行其滯,用厚樸、腹子之下氣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溫者抑其所不勝。

2.《金鑒》:脾胃虛,則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腫,用白術、甘草、生姜、大棗以實脾胃之虛也。脾胃寒,則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腸胃,故懶食不渴,二便不實,用姜、附、草果以溫脾胃之寒。更佐大腹、茯苓、厚樸、木香、木瓜者以導水利氣。蓋氣者水之母也,土者水之防也,氣行則水行,土實則水治,故名曰實脾也。

3.《方劑學》:本方所治之證,是謂陰水,緣于脾腎陽虛,陽不化水,水氣內停所致。方中以附子、干姜為君,其中附子溫脾腎,助氣化,行陰水之停滯;干姜溫脾陽,助運化,散寒水之沍凝;二者合用,溫養(yǎng)脾腎,扶陽抑陰。茯苓、白術健脾燥濕,淡滲利水,使水濕從小便而利;木瓜芳香醒脾,化濕利水,以興脾主運化之功;厚樸、木香、大腹子、草果下氣導滯,化濕行水,使氣行則濕邪得化。使以甘草、生姜、大棗調和諸藥,益脾和中。群藥相伍,共奏溫暖脾腎,行氣利水之效。然本方溫補脾土之功偏勝,確有脾實則水治之功,故以“實脾”名之。

◇ 臨床應用及研究:

1. 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脾腎陽虛水腫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身半以下腫甚,胸腹脹滿,舌淡苔膩,脈沉遲為辨證要點。2. 加減變化 若氣短乏力,倦惰懶言者,可加黃芪補氣以助行水;小便不利,水腫甚者,可加豬苓、澤瀉以增利水消腫之功;大便秘結者,可加牽牛子以通利二便。3. 現(xiàn)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屬于脾腎陽虛氣滯者。4. 使用注意 若屬陽水者,非本方所宜。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wǎng)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