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8日 19:00-22:00
詳情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的相關知識點-血漿蛋白質來源及功能,希望對廣大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生有所幫助。
1.血漿蛋白質來源:血漿蛋白質絕大部分在肝臟合成,γ球蛋白由漿細胞合成。此外,血漿中有很多酶除個別由血管壁細胞產生,大多由外分泌腺或組織細胞產生后分泌或溢入血液。
2.血漿蛋白質功能
(1)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雖然血漿膠體滲透壓僅占血漿總滲透壓的極小部分,但它對水在血管內外的分布起決定作用。正常人血漿膠體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血漿蛋白質的摩爾濃度。清蛋白在血漿中的摩爾濃度高,故對血漿滲透壓的維持起重要作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維持血漿正常的pH蛋白質是兩性電解質,血漿蛋白鹽與相應的蛋白質形成緩沖對參與維持血漿正常的pH.
(3)運輸作用血漿中的清蛋白能與脂肪酸、Ca2+、膽紅素、磺胺等多種物質結合。血漿蛋白質還可與親脂性物質結合,血漿蛋白還能與易被細胞攝取和易隨尿排除的小分子結合,防止它們從尿丟失。血漿中還有皮質激素傳遞蛋白、運鐵蛋白、銅藍蛋白等,這些載體蛋白除運輸血漿中的物質外,還具有調節(jié)被運輸物質代謝的作用。
(4)免疫功能。
(5)催化作用血漿中有三類酶:①血漿功能酶:它主要在血漿發(fā)揮作用,如凝血及纖溶系統(tǒng)的多種蛋白水解酶;②外分泌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等。在生理條件下這些酶少量逸入血漿,但當這些臟器受損時,逸入血漿的酶量增加,血漿內相關酶的活性增高;③細胞酶:為存在于細胞和組織內參與物質代謝的酶類。隨著細胞的不斷更新,這些酶可釋放入血。正常時它們在血漿中含量甚微。這些酶大部分無器官特異性;小部分來源于特定的組織,表現(xiàn)為器官特異性。當特定的器官有病變時,血漿中相應的酶活性增高,可用于臨床酶學檢驗。
(6)營養(yǎng)作用體內的某些細胞能吞飲血漿中的蛋白質,然后由細胞內的酶類將其分解成氨基酸參入氨基酸池,用于組織蛋白質的合成,或轉變成其他含氮化合物。此外,蛋白質還能分解供能。
(7)凝血、抗凝血和纖溶作用血漿中存在眾多的凝血因子、抗凝血和纖溶物質,它們在血液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保持循環(huán)血流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