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 > 輔導精華 > 正文

距骨脫位-外科主治醫(yī)師

2013-08-15 09:42 醫(yī)學教育網
|

距骨脫位是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需要了解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了相關資料,便于各位同學復習備考!

距骨全脫位

【病因】

足部極度內旋及前足內收,距骨在其縱軸及垂直軸上旋轉,最終其可處在足背外側皮下或由此處穿出皮膚。

【治療】

1.閉合復位:在充分內翻及跖屈位置時,踝關節(jié)外側間隙加寬,利于距骨的復位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如復位成功,應在外翻位制動4周。

2.開放性脫位的治療:應在清創(chuàng)后復位距骨,并避免過多地剝離軟組織附著點。

3.距骨摘除、脛跟固定術:如距骨已完全游離,即使復位,也不可避免要發(fā)生缺血壞死及骨關節(jié)炎,故可一期摘除而行脛跟固定術。

【預后】

距骨全脫位是一嚴重的損傷。目前文獻報道的病例不多,個別病例的治療經驗多有局限性。因軟組織損傷嚴重及距骨血循環(huán)破壞,其預后較差。

距骨周圍脫位

【定義】

距骨周圍脫位是指距舟關節(jié)及距跟關節(jié)脫位正常。

【診斷】

1.多有明確外傷史,如高處墜落傷及足部扭傷等。

2.足有明顯內翻或外翻畸形。

3.拍攝足的正、側位X線片,可明確診斷。

【治療】

1.閉合復位:傷后及時就診者,應行閉合性復位。握住足跟及前足行牽引,同時糾正足內、外翻畸形。多數病例可得到復位。足部固定4周后開始功能鍛煉。

2.切開復位:有少數病例,距骨頭及頸被周圍軟組織特別是踝背側支持帶所嵌頓,致使不能閉合復位成功,此時應行切開復位。

跖跗關節(jié)脫位

跖跗關節(jié)脫位在足部的脫位中點多因第二跖骨基底深陷在由第一和第三楔骨所形成的陷窩內,多合并有楔骨或跖骨基底骨折。其發(fā)生原因多為前足扭轉暴力所致,但重物墜落足背或車輪輾壓也可導致此類損傷。

【診斷】

外傷后足部腫脹畸形,前足正位X線平片可能顯示第一和第二跖骨分離或有跖骨基底及楔狀骨骨折。跖骨多向后外側移位。

1.閉合復位、石膏固定:助手握住踝及足跟部,術者向前牽引,并將跖背向前內擠壓而矯正移位,而后用小腿管形石膏固定。因復位后有再脫位傾向,故也可經皮從第一和第五跖骨分別向外后和內后方向穿入兩枚鋼針,以期維持復位。如復位滿意,在3周后可將鋼針拔出,開始功能練習。

2.切開復位內固定:如傷后未能及時復位而足部又明顯腫脹時,可待腫脹消退后行切開復位。多用足內側或背側切口,復位后仍用交叉鋼針固定以維持復位。

3.陳舊性跖跗關節(jié)脫位:有癥狀者多行切開復位,并行關節(jié)固定術,以解除癥狀。

題庫小程序

距2024年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還有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