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味地黃湯
組方: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主治: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六味地黃湯源自宋代兒科專著《小兒藥證直訣》,此方的分析,體現(xiàn)在補與瀉之間。
很多人對補中有瀉的理解有些困難,我常給病人講,如果你向一個水缸里裝清水,要想所裝的水很干凈,你首先得將水缸里的污水倒出來,你才能裝得進去干凈的水,舊的、濁的不去,新的是無法裝進去的,就算裝進去了,也已經(jīng)變了!
補腎陰的時候,首先得將腎臟所藏的濁邪去掉,濁邪不去,腎陰難補!方中澤瀉、茯苓就是為此而設(shè)!但利濕去濁的藥物會傷及腎陰。通俗點講,也就是好的壞的可能都會被利掉,如果是這樣用藥就沒意義了。所以需要用藥來收斂好的,只讓濁的利去;中藥中有一些藥物斂正氣而不斂邪氣,山茱萸就是代表,還有生牡蠣也有此效。正氣收斂,邪氣利去,補益才能達到“至精至純”!
腎陰為一身之陰,腎陰虧虛,則五臟陰。分均有所虧虛!
熟地、山藥,一黑一白,一個人血分,—個人氣分。
熟地人血分。入腎,補腎陰,養(yǎng)肝,養(yǎng)心,可以觀指南針之左側(cè)!
山藥人氣分。人肺、脾、腎,養(yǎng)三臟之陰,可以觀指南針之右側(cè)!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雖僅兩味,但五臟之陰得以充養(yǎng),腎陰得以補給,五臟陰分之化生功能得以恢復,既施之以魚,也施之以漁!
丹皮之藥,為涼血所設(shè),治標之用。腎水虧虛,無以養(yǎng)肝,無以制約心火,心肝之火必盛,心主血,肝藏血,心肝之火過盛,則血熱,投丹皮乃涼血清肝。
六味地黃湯藥雖六味,標本兼治。補中有瀉,寓瀉于補。雖五臟之陰并補,但以補腎陰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