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鑒別】(1)取本品粉末0.5g,加已醇5ml,振搖5min,濾過。取濾液1ml,置蒸發(fā)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銻氯仿飽和溶液,再蒸干,顯紫色。(檢查人參皂甙)(2)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40ml,置水浴上回波1h,棄氯仿液,藥渣揮去溶劑,加水0.5ml拌勻濕潤后,加水飽和的正丁醇10ml,超聲處理30min,吸取上清液,加氨試液3倍量,搖勻,放置分層,取上層液蒸干,殘?zhí)都蛹状?ml振搖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參皂甙Rb1、Re、Rb1對照品,加甲醇溶解制成每1ml各含2mg對照品的混合溶液,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作為對照品溶液。在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將上述2種溶液分別點樣,以氯仿-醋酸已酸-甲醇-水(15:40:22:10)在10℃硫酸已醇試液為顯色劑,在105℃烘數(shù)分鐘,分別在自然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樣品溶液色譜,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
【歸經(jīng)】歸胃;脾;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升陽舉陷。主脾虛氣陷;久瀉;脫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1.《本經(jīng)逢原》:參蘆能耗氣,專入吐劑,涌虛人膈上清飲宜之。江右人稱為竹節(jié)參,其治瀉利膿血,崩帶精滑等證,俱無妨礙。如氣虛火炎,喘嘔嗽血,誤用轉劇。昔人用以涌吐者,取其性升,而于補中寓瀉也。……鹽哮用參蘆涌吐最妙。2.《本草正義》:凡泄瀉日久,陽氣下陷,參蘆加入應用藥中,頗有功效,若滯下膿血,而溫熱未清,則不可升也。3.《本草蒙筌》:發(fā)吐痰沫。虛羸老弱,痰壅,難服藜蘆,用此可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