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性味】辛;甘;微苦;平;溫;涼;酸;小毒。
【歸經(jīng)】肺;大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燥濕斂瘡;止血定痛散瘀;消腫。主治肺炎;肺癰;勞傷吐血;痔瘡便血;白帶;跌打損傷;腫毒;水濕膨脹;潰瘍久不收口;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孕婦禁服。本品有毒,中毒時可出現(xiàn)頭昏、惡心、嘔吐等癥,內服不宜過量。
【各家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洗腫毒、跌打及鼻孔作癢。2.《貴州民間藥物》:治湯火傷。3.《四川中藥志》:收斂,止血。治蟲瘡,癆傷,婦女白帶,痔瘡出血。4.《重慶草藥》:止血,破積,固腎益氣。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治癆傷吐血,氣血積滯,痔血,帶下。5.《貴州草藥》:清熱,解毒,生肌。治湯、火傷,無名腫毒。6.《常用中草藥配方》:退熱止血,消腫止痛。治肺熱吐血,膿腫,潰爛,創(chuàng)傷久不愈合。7.《福建中草藥》:行瘀,除濕,消腫。治勞傷咳血胸悶。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