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肺移植受體的特點:為終末期肺疾病患者,因此,麻醉醫(yī)師所面對的是長期吸氧臥床生存,對麻醉耐受力差,術后肌力及體力恢復能力差的患者。因此,圍術期每一步均應小心、謹慎。
二、供體的特點:困難的供體來源,使得不能完全滿足移植標準的供體肺存在,增加了圍術期受體肺失功能的風險。在現階段應作好術后呼吸治療的準備。
三、了解手術過程:為肺移植麻醉醫(yī)生的基本準備之一。手術中主要的問題及處理包括:
1.試驗性肺動脈阻斷,主要有三種結果:(1)肺動脈壓無明顯升高,手術可繼續(xù)進行;(2)肺動脈壓明顯升高,但體循環(huán)壓力在血管活性藥物的支持下能夠維持,手術還可繼續(xù)進行,無需體外循環(huán)(CPB);(3)肺動脈壓明顯升高,用血管活性藥物不能維持體循環(huán)壓力,或出現嚴重缺氧和/或CO2蓄積、酸中毒,此時需要建立CPB然后再繼續(xù)手術。
2.手術操作對循環(huán)系統功能的干擾,需要手術醫(yī)生與麻醉醫(yī)生的密切配合,必要時用正性肌力藥物支持;
3.出血與輸血:外科醫(yī)生應盡可能提高手術技巧以減少出血和輸血,麻醉醫(yī)生應根據出血情況,以量出為入略欠,穩(wěn)定循環(huán)為原則進行液體管理,必要時成分輸血。
四、麻醉處理上的難點
1.麻醉誘導和自主呼吸向機械通氣轉換可引起明顯的低血壓,這是由于麻醉藥的血管擴張作用和心肌抑制之故,同時胸腔從負壓變?yōu)檎龎?、肺血管阻力增加對循環(huán)更為不利,對有氣道阻塞的患者還可產生內源性PEEP而影響循環(huán),尤其是術前存在肺動脈高壓的患者,低血壓可引起右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嚴重的心動過緩或竇性停搏。因此麻醉誘導前應首先充分驅氮吸氧,增加氧儲備。麻醉誘導同嚴重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據藥物血管擴張的程度適當補充液體,以避免低血容量的發(fā)生。此外麻醉誘導對某些患者還潛在張力性氣胸、分泌物倒灌等風險,應作好防治準備。
2.機械通氣和單肺通氣
許多患者可能不能耐受單肺通氣(取決于患者的疾病狀況、外科醫(yī)生的手術技巧、麻醉醫(yī)生的處理水平),這段時期麻醉醫(yī)生是最艱苦的,需要臺上臺下的通力協作。
我們的體會是這些患者對二氧化碳蓄積的耐受性較好,但對缺氧的耐受性較差。
3.術中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功能衰竭的處理
肺移植受體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肺動脈高壓,但并非都是血管內膜和平滑肌細胞過度增長之故,而是一種突然的急性反應(如一側肺動脈阻斷)造成動力性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負荷增加引起的急性右心衰竭。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其它如縮血管藥物、高碳酸血癥、酸中毒、激動或疼痛等可引起急性肺血管阻力增加而損害右心室功能,術中應注意避免上述因素的影響。
術中右心和左心的關系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果右心功能受損,它將影響左心室的充盈,引起全身(含左、右心室)的低灌注,造成全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衰竭時,左心室充盈不足及收縮力受損,室間隔移向左心室腔,進一步損害左心功能,反過來又進一步惡化右心功能。這種心室依賴或心室間的相互關系可經TEE監(jiān)測發(fā)現。
4.新肺再灌注、通氣后的缺血再灌注損傷
當供體肺被植入后應逐漸輕輕地膨脹肺。開放時由于供體肺內缺血再灌注損傷物質及PGE1進入循環(huán)可引起血壓一過性明顯下降。這種低血壓可用補充容量和升壓藥(苯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等)來處理。受體肺通氣模式從低濃度氧開始,用正常的呼吸頻率和低潮氣量,并增加5~10cmH2O的PEEP以降低肺內分流。
如果為序貫性肺移植,新肺因再灌注損傷出現低氧血癥時如何處理低氧血癥與高濃度氧損傷的問題?如為肺氣腫患者單肺移植,移植后如何處理順應性不均衡兩肺的通氣問題?
我們的原則是盡可能降低吸入氧濃度以避免氧中毒,但在圍術期我們仍以保證患者不缺氧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