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1.心理應激的定義
應激是指個體"覺察"環(huán)境刺激對生理、心理及社會系統(tǒng)過重負擔時的整體現(xiàn)象,所引起的反應可以是適應或適應不良的。
2.心理應激對健康的影響
適度的應激對健康和功能活動有促進作用,使人產生良好的適應結果。一場急性心理應激之后對于一個健康人來說引起的可能只是一個新的心身反應,但對于患有某些重病(冠心病、高血壓)的病人,強烈的心身反應可導致致命性后果。而長期的超強度的應激則使人難以適應,最終也必然損害人的健康。心理應激還可同其他因素一起引起新的疾病,心理應激引起內環(huán)境紊亂,引起過度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從而使人處于對各種疾病的脆弱易感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其他致病因素的侵襲或個體有不良遺傳因素,就很可能發(fā)生新的疾病。至于患哪種疾病,主要取決于其他致病因素的性質和遺傳素質(即哪個器官脆弱易損),心理應激主要作為一種非特異的致病因素而起作用。
在應激狀態(tài)下,大腦皮層統(tǒng)一指揮和控制著人的各種活動,身體的生理反應機制是大腦通過植物神經系統(tǒng)、下丘腦——腺垂體——靶腺軸和免疫系統(tǒng)進行調節(jié)的,這些生理反應又通過反饋機制影響著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使機體盡可能從應激所造成的紊亂中恢復過來。
生活環(huán)境也能構成應激源。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與持續(xù)變化,生活社區(qū)的綜合因素是值得關注的應激源。
應激源的分類,按數(shù)量可分為:①散在發(fā)生的客觀事件應激源;②某段時間內社會生活事件和困擾的總和。按作用時間可分為:①急性實驗室應激源;②短期自然應激源;③長期自然應激源。按事件性質可分為:①人際事件;②非社會事件。
3.應對心理應激的方法
控制應激事件或應激反應的對策稱為應對。是個體對付困境,適應和擺脫某種情境的過程。應激事件可引起負性情緒、損害認知功能,并普遍激發(fā)機體的反應系統(tǒng)。應激體驗又可重新調整自身以及對環(huán)境的控制。應對分為情緒指向性應對和問題指向性應對兩大類。
應對心理應激的方法有:
(1)回避或逃避過強的心理應激源,或用樂觀、心胸寬大的態(tài)度處理負性生活事件;
?。?)增強自己耐受挫折的能力和應對能力;
(3)學會各種放松技術,使心身放松;
?。?)取得社會支持以解決問題。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