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暈針反應
暈針是最常見的一種針灸不良反應。“暈針”一詞,早見《金針賦》:“其或暈針者,神氣虛也……”。但是,對暈針的原因及暈針后出現(xiàn)的癥狀、處理的描述,則始見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針灸甲乙經》。如《針灸甲乙經·奇邪血絡第十四篇》云:“刺血絡而仆者,何也?……。曰:脈氣盛而血虛。
穴位激光照射反應
激光是一種因受激幅射發(fā)出的光。穴位激光照射,又稱激光針或光針,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德國學者在傳統(tǒng)的針灸療法基礎上,結合激光新技術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治療疾病的穴位刺激方法。以往認為,本法是無痛、無菌、無損傷及無毒副作用的,然而,隨著這一療法普遍開展,發(fā)現(xiàn)它也會引起機體不良反映。
過敏反應
眾所周知,針灸可以有效地治療過敏性疾病。然而,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陸續(xù)有報道,采用穴位注射、艾灸、蜂針等法,可以誘使機體出現(xiàn)程度不等的過敏反應。雖然預后一般良好,但有時也可出現(xiàn)較重的證候,值得注意。最近,亦有單純應用毫針刺或電針,引起過敏性反應的報道。
經絡不良反應
本節(jié)所述的經絡不良反應,系指通過針灸刺激(包括各種穴位刺激)的激發(fā),在循經感傳中或氣至病所后所出現(xiàn)的一些損傷性反應。有稱之為循經感傳的劣性效應?,F(xiàn)代最早報道于1959年。自七十年代起,隨著循經感傳現(xiàn)象引起普遍重視,這種情況日益增多。近年來,有人一次就報道42例之多。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