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針灸推拿 > 腧穴 > 正文

針灸穴位:八脈交會穴

2011-04-26 14:38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宋元時期的針灸家提出:四肢部列缺、后溪、內關、外關、照海、申脈、公孫、足臨泣八穴分別通向任、督、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沖、帶八脈。意指這些穴位分別能主治頭面軀干部有關奇經八脈的病癥。其相通的意義,應當理解作是通過各穴本身所屬經脈而通向奇經八脈。后來將這種相直達系說成“交會”,所以稱作“八脈交會穴”。八穴始載于《針經指南》,《標幽賦》說的“陽蹺,陽維并督、帶,主肩背腰腿在表之?。魂栜E、陽維、任、沖脈,去心腹脅肋在里之疑。”即指此八穴的治療作用而言。明代劉純《醫(yī)經小學》卷三載有八穴的歌訣: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附:八脈交會穴表

    內關(手厥陰)→陽維公孫(足太陰)→沖脈 心、胸、胃后溪(手太陽)→督脈申脈(足少陽)→陽蹺 項、肩胛、耳、目內眥外慶(手少陽)→陽維臨泣(足少陽)→帶脈 頸、肩、頰、耳、目外眥列缺(手太陰)→任脈照海(足少陰)→陰蹺 咽喉、胸膈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