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源,字德信,南宋年間安徽休寧縣鳳山人氏。他為民診治疾苦,醫(yī)術精湛,民間稱之為“神醫(yī)”。公元1131年(紹興年間)經黟縣人樞密使汪勃的保薦,吳源赴京參加全國醫(yī)生應考??荚嚨膬热莅恕秲取贰峨y》等經。參加考試的醫(yī)生有數百人之多,而吳源一舉奪魁,獨居冠首,被朝廷封為御醫(yī),后又晉升為“翰林醫(yī)官”,就任于太醫(yī)院,服務于皇宮上下,享譽甚多。
吳源醫(yī)術高超,尤擅長治療當時尚屬絕癥的肺癆(肺結核病),用藥其效如神,治病擅于辨證。當年,都中一位重臣的妻子黃氏患了急病,太醫(yī)院名醫(yī)均治不效,無奈中有人提議讓當時尚還很年輕的吳源診治,吳源診后斷其為“饑中伏署”,三劑藥下便病情見好,人皆盛贊吳源醫(yī)術。一日,吳源行路途中,見一著破衣爛衫的男子手捧肚子倒在路邊滿地翻滾,疼痛難忍之中發(fā)出陣陣哀鳴。吳源見狀便上前救治,通過望診、把脈,診斷該男子為“蟲癥”。吳源即刻取出灸針以針刺之,不一會兒,那男子吐出痰涎及蟲子后便不再疼痛。于是乎男子千恩萬謝,吳源卻囑咐其后淡然離去。公元1162年,已屆晚年的吳源辭去醫(yī)官返鄉(xiāng)回到故里,過著隱居的山田生活,其與文人為伍,共賞江南秀色,著有《南熏詩集》,載詩千余首,并自號“南熏老人”。其整日吟詩詠詞,教子修性,作有訓子詩詞,云:“五世活人功已積,一經教子意難忘,爾曹好展摩云翻,伴我黃花晚節(jié)香。”
公元1169年,乾道癸已冬,建康(今南京)留守洪樞密使一場大病不起,都中各名醫(yī)均被召集為洪診治,且一一束手而退,于是派車馬火速請吳源進都。吳源診治洪為“驚氣入心”,洪樞密更是十分驚訝,便向吳源道出了自己不久前受到了一場大火的驚嚇而后病倒的原委。洪樞密服下了吳源開出的方藥,不久便轉危為安。洪樞密使萬分欣慰,于是備厚禮答謝款待,且百般挽留吳源留在建康任職,吳源均婉言謝絕,答曰:“吾無春脈也。”爾后告辭建康返歸,到家后不久,公元1170年初春吳源便在家中安然逝去。
以上兩則名醫(yī)趣聞展現了中醫(yī)醫(yī)術的博大精深,同時也顯示了針灸療法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