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胞衣不下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虛證宜補氣傳送胞衣以攝血,實證宜化瘀溫經,排出胞衣,并引血歸經。
一、氣虛型
主要證候:產兒后,胞衣久不下,小腹墜脹,有包塊,按之不硬,陰道流血量多色淡,或有血塊,神倦乏力,頭暈眼花,心悸氣短,面色觥白,舌淡,苔薄,脈緩弱。
證候分析:產婦素體虛弱,產后中氣更虛,無力運胞外出,故胞衣不下;氣虛下陷,故小腹墜脹;氣虛胞宮縮復無力,故小腹有塊,按之不硬;氣虛不能攝血,故陰道流血量多;血失氣化,故色淡;氣虛運血無力,而有血塊;氣虛中陽不振,故神倦乏力,氣短;清陽不升,則頭暈,面色觥日;氣虛失血過多,故眼花心悸。舌淡,苔薄,脈緩弱,為氣虛之征。
治療法則:補氣養(yǎng)血,理氣下胞。
方藥舉例:生化加參湯(《傅青主女科》)。
人參、當歸、川芎、白術、香附
方中人參、白術大補元氣以攝血下胞;當歸、川芎、香附養(yǎng)血活血,理氣下胞。全方有補氣養(yǎng)血,理氣下胞之效。
二、血瘀型
主要證候:產兒后,胞衣久不下,小腹疼痛,有包塊,拒按,陰道出血量多,色黯有塊,血塊下后痛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點,苔薄,脈弦澀有力。
證候分析:瘀血阻滯,故使胞衣不下;瘀血內停,故小腹疼痛,有包塊,拒按;瘀血內停,血不歸經,則陰道出血量多,色黯有塊;血塊下后瘀滯稍通,故使痛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點,脈弦澀有力,為血瘀之征。
治療法則:活血化瘀,通利下胞。
方藥舉例:牛膝湯(《婦人大全良方》)信;
牛膝、瞿麥、當歸、通草、滑石、葵子
方中當歸、牛膝活血化瘀下胞;瞿麥、通草、滑石、葵子通利行水,滑潤下胞。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利下胞之效。
三、寒凝型
主要證候:產兒后,胞衣久不下,小腹冷痛,有包塊,拒按,得溫痛減,陰道流血量少,血色黯紅,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脈沉緊。
證候分析:寒客胞脈,氣血凝滯,故使胞衣不下,小腹冷痛,有包塊,拒按;得溫則瘀滯稍通,故使痛減;血為寒凝,故使陰道流血量少,血色黯紅;寒傷陽氣,則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脈沉緊,為血寒之征。
治療法則:溫經行滯,活血下胞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
方藥舉例:八味黑神散(《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
熟地黃、白芍藥、當歸、干姜、肉桂、蒲黃、黑大豆、炙甘草
方中干姜、肉桂溫經散寒,以通血脈;當歸、蒲黃、黑大豆養(yǎng)血活血,利水下胞;熟地黃、白芍藥補血緩急止痛;炙甘草益氣和中。綜合全方,有溫經行滯,活血下胞之效。
若胞久不下,神倦乏力者,酌加人參、黃芪,使氣旺則邪易去而血易行,胞衣可下。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