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石印本《濟陰綱目》:
年代與版本:民國石印本民國石印本《濟陰綱目》
作者簡介:武之望是我國明代著名醫(yī)學家,字叔卿,號陽紆,明代陜西臨潼縣武家屯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卒于明崇禎二年(1629年),享年77歲。武氏“幼治儒經,長嗜岐黃”,萬歷十七年(1589年)與王肯堂同科中為進士,歷任霍邱(今安徽六安)縣令、江都知縣(今江蘇江都)、吏部考功主事等職,晚年以少司馬總督陜西三邊軍務,卒于官。武氏雖長期沉浮于宦海,但畢生以岐黃之事為念,且其為人剛直,屢忤權貴,多次因貶或因病退隱鄉(xiāng)里。最長的一次,從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直到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免職還鄉(xiāng)達18年之久。在隱退期間,武氏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的信念潛心研習醫(yī)學理論,精心整理歷代醫(yī)學文獻,熱心為桑梓民眾解除疾苦,親自治愈了許多疑難病癥,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后著成《濟陰綱目》、《疹科類編》、《濟陽綱目》、《醫(yī)幟》等醫(yī)學著作,為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醫(yī)藥學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濟陰綱目》初刊于公元1620年。原刻5卷,分為調經、經閉、血崩、赤白帶下、虛勞、積聚癥瘕、求子、浮腫、前陰諸疾、胎前、臨產、產后及乳病等13門,論述了月經病、帶下病、胎前產后病,以及婦產科雜病的辨證與治療。1665年經汪淇重訂評注,析為14卷本?!稘幘V目》流傳甚廣,至今被認為是中醫(yī)婦產科的權威著作?!稘幘V目》論述了月經病、帶下病、胎前產后病,以及婦產科雜病的辨證與治療?!稘幘V目》的主要學術特點如下:婦科證治,首重脾胃,其論述與婦產科有關的脾胃疾病達20余種,運用脾胃理論和相關方藥論治婦產科病證者比比皆是。精選方法,重視外治,其辨證選方十分嚴謹,通過精選通治方、廣搜辨證方、酌采單驗方等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其方論結合、注重實用的原則。征引規(guī)范,編排得體,其于每一門各證中先將有關醫(yī)論予以選萃匯編,并分類冠以小標題,再將主治方藥匯編在一起,較之王肯堂分門列證,每一病證后一家一家的分解醫(yī)論和方藥更為明晰,且便于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