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的標準
1.能夠自我充分實現(xiàn)
2. 能夠適應良好的人
3. 對現(xiàn)實的有效知覺
4. 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納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yōu)缺點都能做到恰當、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fā)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5. 具有自我調(diào)控能力
雖然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能適當?shù)乇磉_的控制 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虛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縮恐懼,對于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于貪求,爭取在社會規(guī)范允許范圍內(nèi)滿足自己的各種要求,對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是開朗的、樂觀的。
6. 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
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過分計較,能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7. 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率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并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他能把工作的過程中積累的各種有用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存貯起來,便于隨時提取使用,以解決可能遇到的新問題,能夠克服各種困難,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
9.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操作能力的綜合。
這只是判斷的標準,真正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健康的,得從個人的內(nèi)外部因素整體考慮,要多角度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