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風—中經絡的辨證論治】中醫(yī)醫(yī)師分階段考試考點”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如下:
中經絡
(1)風痰入絡證
證候主癥: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發(fā)生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謇,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手足拘攣,關節(jié)酸痛等癥,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
證機概要:脈絡空虛,風痰乘虛入中,氣血閉阻。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減。
常用藥: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當歸、白芍、雞血藤、稀薟草。
加減:語言不清者,加菖蒲、遠志祛痰宣竅;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脈細澀者,可酌加丹參、桃仁、紅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2)風陽上擾證
證候主癥: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突然發(fā)生口眼歪斜,舌強語謇,或手足重滯,甚則半身不遂等癥,舌質紅苔黃,脈弦。
證機概要:肝火偏旺,陽亢化風,橫竄絡脈。
治法:平肝潛陽,活血通絡。
代表方:天麻鉤藤飲加減。
常用藥:天麻、鉤藤、珍珠母、石決明、桑葉、菊花、黃芩、山梔、牛膝。
加減:夾有痰濁,胸悶,惡心,苔膩,加陳膽星、郁金;頭痛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息風;腿足重滯,加杜仲、寄生補益肝腎。
(3)陰虛風動證
證候主癥:平素頭暈耳鳴,腰酸,突然發(fā)生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手指瞞動,甚或半身不遂,舌質紅,苔膩,脈弦細數(shù)。
證機概要:肝腎陰虛,風陽內動,風痰瘀阻經絡。
治法:滋陰潛陽,息風通絡。
代表方:鎮(zhèn)肝息風湯加減。
常用藥:白芍、天冬、玄參、枸杞子、龍骨、牡蠣、龜板、代赭石、牛膝、當歸、天麻、鉤藤。
加減:痰熱較重,苔黃膩,泛惡,加膽星、竹瀝、川貝母清熱化痰;陰虛陽亢,肝火偏旺,心中煩熱,加梔子、黃芩清熱除煩。
以上內容“【中風—中經絡的辨證論治】中醫(yī)醫(yī)師分階段考試考點”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更多內容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分階段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