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中藥變質的自身因素是中藥學職稱考試會涉及的內容,為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影響中藥變質的自身因素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一、中藥的含水量
1.水分與蟲害——枸杞子;
2.水分與霉變——霉菌新陳代謝在水的作用下;
3.水分與潮解——大青鹽、柿霜;
4.水分軟化——含親水集團的動物膠質阿膠、龜板膠、鹿角膠;
5.水分與風化——玄明粉;
6.水分與走味——芳香、苦味、水溶性;
7.水分與其他質變——過于干燥,干裂、脆化、變形;
8.中藥水分測試方法:烘干法、甲苯法、紅外線干燥法、電阻法、中藥水分測定儀速測法;
9.中藥水分的平衡與安全
Ⅰ.水分的平衡
吸濕和散濕能力 水蒸氣層;
Ⅱ.水分的安全
中藥的安全水分:在一定條件下,能使其安全儲存,質量不發(fā)生其他異變的臨界含水量。
北方地區(qū)30℃,紅棗12%-17%,黨參11%-16%,麥冬為11%-15%。中成藥蜜丸11%-15%,水丸6%-9%,片劑4.5%-6%。
二、中藥的化學成分及對中藥貯存的影響
1.生物堿類
干燥方法不適宜,含量降低;與空氣和日光,氧化分解而變質;避光貯藏。
2.苷類
55℃~60℃干燥,避免酶分解。
3.鞣質類
在空氣與日光中,漸漸變成棕黑色;在堿性溶液易氧化變色;遇鐵鹽變成黑色。
4.油脂類
光線、溫度、水分、雜質等加速酸敗。
5.揮發(fā)油類
密閉、涼爽避光、不宜緊密、重壓;常較低溫度干燥(35℃以下);某些含揮發(fā)油具有殺蟲、殺菌(丁香)。
6.植物色素類
花色素酸紅、堿藍、中紫;與金屬鹽類變藍以至黑色,沉淀;加熱分解、褪色;日光和空氣氧。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影響中藥變質的自身因素”,希望以上內容對大家有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