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皮的中藥鑒定是中藥學職稱考試會考到的內容,為了幫助中藥學職稱考生了解,掌握更多知識點、考點,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來源】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成熟果皮。
【產地分布】生于向陽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為庭園常見的栽培樹種。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后,收集果皮,晾干或曬干。
【藥材性狀】不規(guī)則的片狀或瓢狀,大小不一。外表面紅棕色、棕黃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澤,粗糙,有多數疣狀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狀宿萼及粗短果?;蚬:?。內表面黃色或紅棕色,有隆起,呈網狀的果蒂殘痕。質硬而脆,斷面黃色,略顯顆粒狀。無臭,味苦澀。
【性味歸經】性溫,味酸、澀。歸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澀腸止瀉、止血、驅蟲。屬收澀藥下屬分類的斂肺澀腸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煎湯內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調敷。用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白帶、蟲積腹痛等。
【化學成分】含石榴皮苦素、鞣質、蠟、甘露醇、黏液質、沒食子酸、蘋果酸、果膠、菊糖、石榴皮堿、異石榴皮堿等。
【使用禁忌】用量不宜過大。痢疾積滯未清者慎服。
推薦閱讀: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石榴皮的中藥鑒定”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動態(tài)、考試經驗、政策資訊、輔導課程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