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家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的備考階段,小編準備了一系列備考資料,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問食欲與食量異常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問食欲與食量
詢問患者的食欲與食量,可以判斷患者脾胃功能的強弱,疾病的輕重及預后。
(1)食欲減退與厭食:食欲減退,又稱“納呆”、“納少”,即病人不思進食。厭食又稱惡食即厭惡食物。不思飲食與厭惡食物,大體上有兩種情況,一是不知饑餓不欲食,二是雖饑亦不欲食或厭惡食物。二者病機均屬脾胃不和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所致。
①食欲減退,患者不欲食,食量減少,多見于脾胃氣虛、濕邪困脾等證。
②厭食,多因傷食而致。若婦女妊娠初期,厭食嘔吐者,為妊娠惡阻。
③饑不欲食,是患者感覺饑餓而又不想進食,或進食很少,亦屬食欲減退范疇??梢娪谖戈幉蛔阕C。
(2)多食易饑,是患者食欲亢進,食量較多,食后不久即感饑餓,又稱為“消谷善饑”,臨床多伴有身體逐漸消瘦等癥狀??梢娪谖富鹂菏?、胃強脾弱等證。亦可見于消渴病。
總由胃的腐熟太過而致。
(3)偏嗜,是指嗜食某種食物或某種異物。其中偏嗜異物者,又稱異嗜,若小兒異嗜,喜吃泥土、生米等異物,多屬蟲積。若婦女已婚停經而嗜食酸味,多為妊娠。
詢問食欲與食量時,還應注意進食情況如何。如病人喜進熱食,多屬寒證;喜進冷食多屬熱證。進食后稍安,多屬虛證;進食后加重,多屬實證或虛中夾實證。疾病過程中,食欲漸復,表示胃氣漸復,預后良好;反之,食欲漸退,食量漸減,表示胃氣漸衰,預后多不良。若病重不能食,突然暴食,食量較多,是脾胃之氣將絕的危象,稱“除中”。實際上是中氣衰敗,死亡前兆,屬“回光反照”的一種表現。
推薦閱讀:
新課上線!2021年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輔導課程超前預售開啟了!
以上就是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問食欲與食量異常的全部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編輯整理,更多醫(yī)考資訊、資料,歡迎登陸醫(yī)學教育網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