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鼓脹常用哪些中藥?
治療鼓脹,中醫(yī)常采用利水消腫、活血化瘀、健脾益氣等方法。常用的中藥有:
1. 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功效。
2.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腎、膀胱經(jīng),功能利水通淋,泄熱。
3. 豬苓:具有較強的利尿作用,能消腫去濕。
4. 丹參:活血化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對于因血液循環(huán)不暢引起的鼓脹有較好的療效。
5. 赤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jīng),可以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6. 白術(shù):健脾燥濕,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水腫。
7. 陳皮:理氣健胃,化痰止咳。適用于氣滯引起的腹脹不適。
8. 大黃:瀉下攻積,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對于實證鼓脹有顯著效果。
9. 桃仁:破血行瘀,潤燥滑腸。用于治療胸痹、心痛等癥。
10. 甘草:調(diào)和諸藥,緩解藥物的毒性或烈性,同時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實際應用時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藥物及配伍方案,并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1. 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功效。
2.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腎、膀胱經(jīng),功能利水通淋,泄熱。
3. 豬苓:具有較強的利尿作用,能消腫去濕。
4. 丹參:活血化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對于因血液循環(huán)不暢引起的鼓脹有較好的療效。
5. 赤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jīng),可以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6. 白術(shù):健脾燥濕,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水腫。
7. 陳皮:理氣健胃,化痰止咳。適用于氣滯引起的腹脹不適。
8. 大黃:瀉下攻積,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對于實證鼓脹有顯著效果。
9. 桃仁:破血行瘀,潤燥滑腸。用于治療胸痹、心痛等癥。
10. 甘草:調(diào)和諸藥,緩解藥物的毒性或烈性,同時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實際應用時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藥物及配伍方案,并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