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治療胃痛主要選取哪些穴位?
在針灸治療胃痛時,主要會選取一些與消化系統(tǒng)密切相關的穴位。常用的穴位包括:
1. 中脘穴(CV12):位于腹部正中線上,臍上4寸位置,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
2. 足三里(ST36):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此穴能強身健體、調和脾胃。
3. 梁門穴(ST21):位于上腹部,臍中旁開4寸的位置,對于緩解胃痛有良好效果。
4. 內關穴(PC6):在手腕內側,腕橫紋上兩寸處。此穴位可以調節(jié)心臟及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
5. 公孫穴(SP4):位于足部內側緣,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方凹陷中。對于胃痛、嘔吐等癥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癥狀,醫(yī)生可能會選擇其他相關聯的穴位進行配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療效。在實際操作時,請務必由具有專業(yè)資格的針灸師執(zhí)行。
1. 中脘穴(CV12):位于腹部正中線上,臍上4寸位置,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
2. 足三里(ST36):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此穴能強身健體、調和脾胃。
3. 梁門穴(ST21):位于上腹部,臍中旁開4寸的位置,對于緩解胃痛有良好效果。
4. 內關穴(PC6):在手腕內側,腕橫紋上兩寸處。此穴位可以調節(jié)心臟及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
5. 公孫穴(SP4):位于足部內側緣,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方凹陷中。對于胃痛、嘔吐等癥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癥狀,醫(yī)生可能會選擇其他相關聯的穴位進行配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療效。在實際操作時,請務必由具有專業(yè)資格的針灸師執(zhí)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