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主講:網校老師 6月11日19:00-21:30
詳情
主講:網校老師 6月12日19:00-21:00
詳情
主講:景晴 6月13日19:00-20:30
詳情軟產道:
軟產道是由4部分構成的:由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及骨盆底軟組織構成的彎曲管道。
1.子宮下段的形成:子宮下段由非孕時長約1cm的子宮峽部形成。臨產后的規(guī)律宮縮進一步使子宮下段拉長達7~1Ocm.
生理性縮復環(huán)的定義:由于子宮肌纖維的縮復作用,子宮上段的肌壁越來越厚,子宮下段的肌壁被牽拉越來越薄。由于子宮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兩者間的子宮內面形成一環(huán)狀隆起,稱為生理性縮復環(huán)。正常情況下,此環(huán)不易自腹部見到。
2.臨產后宮頸的變化:包括宮頸管消失和宮口擴張。
(1)宮頸管消失:臨產前的宮頸管長約2~3cm,臨產后宮頸內口向上向外擴張,宮頸管形成漏斗形,隨后宮頸管逐漸變短直至消失,成為子宮下段的一部分。初產婦多是宮頸管先消失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宮頸外口后擴張;經產婦則多是頸管消失與宮頸外口擴張同時進行。
(2)宮口擴張:臨產后,宮口擴張主要是子宮收縮及縮復向上牽拉的結果。隨著產程進展,宮口開全(10cm)時,妊娠足月的胎頭方能。
3.骨盆底、陰道及會陰的變化:破膜后胎先露部下降直接壓迫骨盆底,陰道黏膜皺襞展平使腔道加寬。肛提肌使5cm厚的會陰體變成2~4mm薄的組織,臨產后,會陰體雖能承受一定壓力,但分娩時若保護會陰不當,也容易造成裂傷。
例題:
臨產后的宮頸變化,正確的是
A.宮頸管消失過程—-先形成漏斗狀,逐漸短縮直至消失
B.初產婦宮頸管消失與宮口擴張同步進行居多
C.經產婦宮頸管先消失,宮口后擴張居多
D.前羊水囊形成使宮口不易擴張
E.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壓迫宮頸,影響宮口擴張
正確答案:A
主講:網校老師 6月11日19:00-21:30
詳情主講:網校老師 6月12日19:00-21:00
詳情主講:景晴 6月13日19:00-20:3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