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補脾止瀉——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本品味甘補益,澀可收斂,補虛與固澀之功兼?zhèn)?;性平力緩,為藥食兩用之佳品。入脾則補益睥氣,又能澀腸止瀉,為治脾虛泄瀉之良藥。
?。?)治脾虛久瀉,食欲不振。可單用,或與黨參、茯苓、白術(shù)等同用,如參苓白術(shù)散。
?。?)治脾腎兩虛之久瀉不止。常與補骨脂、肉豆蔻等同用。
2. 固澀止帶——用于帶下。
本品有補脾益腎,固澀止帶之功,為治脾虛、腎虛帶下之常用品。
?。?)治脾虛帶下。常與茯苓、白術(shù)同用。
?。?)治脾腎兩虛,帶下清稀,腰膝酸軟。常與黨參、山藥、芡實等藥同用。
3. 益腎固精——用于遺精滑精。
本品有補腎固精之效,用于遺精、滑精。
?。?)治腎虛精關(guān)不固之遺精、滑精。常與芡實、龍骨等同用,如金鎖固精丸;或配伍龍骨、山茱萸、覆盆子等。
?。?)治小便白濁,夢遺滑精。常與益智仁、龍骨等同用,如蓮肉散。
4. 養(yǎng)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本品甘平,入脾心腎經(jīng),能補脾養(yǎng)心益腎,寧心安神,治心腎不交之虛煩、心悸、失眠,常與酸棗仁、茯神、遠(yuǎn)志等藥同用。
用法:去心打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