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1女,50歲。以咳嗽,血痰10日收治。查體:右上肺叩濁,可聞及鼾音。胸片示右上肺不張。纖維支氣管鏡(纖支鏡)示氣管下段近隆突部位氣管粘膜呈鵝卵石樣突起,表面光滑,活檢后易出血。
病理診斷支氣管粘膜淀粉樣變(AM)。給予潑尼松每日45mg,2月后復查纖支鏡無改善。行內鏡下微波治療(微波儀由合肥電子工業(yè)部43所提供,輸出頻率2450mHZ.額定功率20~200W)。麻醉同常規(guī)纖支鏡術。用Olympus-1T30型纖支鏡于病變處固定鏡頭,從活檢孔插入微波同軸導線至病變部位,先將功率電流表調至50mA,將導線治療對準病變部位進行凝固,直至發(fā)白為止,凝固脫落的組織多粘連導線先端部,可取出反復清洗,如此反復多次。
待突出于氣管腔內部分去除為止。術后2天輕咳,低熱,可能與壞死組織吸收有關。術后繼續(xù)服用潑尼松。1周后復查胸片示右上肺復張。隨診1年無癥狀。
例2女,45歲。間斷痰中帶血1年余,院外曾抗結核治療無改善。查體:鎖骨上淋巴結不大,左上肺可聞及鼾音。CT示左主支氣管明顯狹窄,內鏡下左主支氣管呈結節(jié)樣變,活檢出血較多。標本經(jīng)蘇木素伊紅染色,可見大量無細胞結構的絮狀物沉積于粘膜下,剛果紅染色呈紅色,病理診斷支氣管AM。服用潑尼松、美法侖2月無效。后行微波治療,方法同前,曾先后治療3次,治療后癥狀減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討論
原發(fā)性呼吸道AM起病隱匿。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潑尼松、美法侖、秋水仙堿聯(lián)和應用對疾病有一定作用,但對已形成的病變,顯效甚微。由于占位阻塞可引起肺不張、肺炎等并發(fā)癥,活檢摘除極易出血,而微波能使組織蛋白凝固,凝固層以下組織僅受到微波熱作用,有輕微炎癥反應,無殺傷作用,無出血之慮,且可多次分批治療。據(jù)我們觀察,治療后狹窄部位均改善明顯,無瘢痕形成,通過2例觀察,我們認為該項技術簡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