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操作拔針要求是護士資格考試中可能涉及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了相關(guān)資料以便大家更好復習。
拔針時壓迫穿刺處的手法不正確或壓迫時間過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靜脈顯露不良,出血量大時血腫機化壓迫血管,致使血管易與周圍組織粘連,使該血管無法繼續(xù)使用。因此正確拔針是保護遠端周圍靜脈的重要措施之一。拔針時應先將手指腹順靜脈走行平壓在覆蓋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壓迫范圍以皮膚和血管壁兩個穿刺點為中心,而且要大于兩個穿刺點,針尖拔出后立即按壓穿刺部位2min~5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
在按壓穿刺部位的同時拔出針尖則會引起局部疼痛或造成血管壁損傷。拔針時由于持針柄的方法不同,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可引起不同的血管的損傷、疼痛反應及血管周圍淤血等。目前認為以拇指與示指持針柄的上下面拔針法明顯優(yōu)于拇指與示指持針柄的前后緣拔針法,二者差異有顯著性,上下法在拔針時針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壓力,可保持針尖在管腔內(nèi)與之平行,明顯減輕針刃對血管造成的機械性切割損傷。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的護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