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肺炎的概述與其病的治療與預防,快來跟著小編來學習一下吧!
藥物性肺炎(Drug-induced pneumonitis)為藥物所致的醫(yī)源性疾病,是藥物及其代謝產物通過直接細胞毒性和過敏反應引起的肺部的炎癥反應。是藥物引起的全身不良反應的一部分。前者的發(fā)病率大約為10-20%,其中對肺的不良反應約占5-8%。藥物對肺的不良反應多種多樣,可以是暫時的、可逆的,停藥后即恢復,也可以是永久性損害;有的急性起病,有的慢性起病,嚴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治療及預防
作為臨床醫(yī)師尤其是呼吸科醫(yī)師,當遇到不能解釋的肺部病變時一定不要忘記考慮藥物性肺疾病。藥物性肺疾病診斷較困難,一般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但是對于可疑藥物一般不提倡試驗性再次給藥,因為危險性太大。此外,臨床醫(yī)師在應用藥物時一定要熟悉藥物的藥理作用,嚴格掌握用藥的適應癥、劑量和療程并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盡量避免藥物副作用的發(fā)生,當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新的病變時,一定要警惕藥物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時診斷、及時停藥,必要時給予對癥治療,將并發(fā)癥的損害降到最低。
藥源性肺病最主要的治療是停藥,一般停藥后可以自行緩解,必要時可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目前,有關潑尼松應用劑量方面的研究尚未開展,多數學者建議按照1 mg/kg 給藥,持續(xù)治療數月(具體根據臨床表現(xiàn)和過程確定),然后遞減。
除糖皮質激素外,一些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很多化合物可能對化療藥物導致的肺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氨磷?。╝mifostine)是一種有機硫化磷酸化合物,在組織中,被堿性磷酸酶水解脫磷酸后,成為具有活性的代謝產物WR-1065,能清除組織中的自由基,所以氨磷汀能減低順鉑、環(huán)磷酰胺及絲裂霉素等藥物的毒性。
己酮可可堿(pentoxifylline)通過抗腫瘤壞死因子a(TNFa)抑制小鼠試驗性博來霉素誘導的肺毒性。
吡非尼酮(pirfenidone)是一種新型抗纖維化藥物,在博來霉素誘導的倉鼠肺損傷模型中,其可減少肺功能的下降和膠原沉積的標志物羥脯氨酸的積累,作用機制與其減輕炎癥反應、減少轉化生長因子(TGFβ-1)的表達有關。延遲使用吡非尼酮亦有一定保護肺臟、阻止肺纖維化形成的作用。
松弛素(relaxin)是一種細胞因子,可在體外抑制TGFβ誘導的Ⅰ型、Ⅲ型膠原表達,抑制小鼠博來霉素誘導的纖維膠原積累和肺透明膜形成。應用博來霉素前,服用紅霉素能減少肺內中性粒細胞數量,下調中性粒細胞介導的彈性蛋白酶含量。
此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激動劑和伊馬替尼在動物試驗中亦有一定的抗纖維化作用,這些化合物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備考神器:呼吸內科主治醫(yī)師題庫+考前點題卷+考前備考卷
以上就是“藥物性肺炎的概述與其病的治療與預防”的全部內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呼吸內科學職稱考試欄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