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治療原則
1.停止使用引起牙齦增生的藥物
這是對藥物性牙齦增生的最根本的治療。如病情不允許停藥,要與相關的專科醫(yī)師協(xié)商,考慮更換其他藥物或與其他藥物交替使用,以減輕副作用。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通過潔治、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并消除其他一切導致菌斑滯留的因素。癥狀輕者經上述治療后牙齦增生可明顯好轉甚至痊愈。
3.局部藥物治療
對牙齦炎癥明顯的患者,可用3%過氧化氫液沖洗齦袋,并在袋內置入抗菌消炎的藥物,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待炎癥減輕后再作進一步的治療。
4.手術治療
經上述治療后增生的牙齦如仍不能完全消退者,可采用手術治療——牙齦切除術和牙齦成形術。手術應選擇在全身病情穩(wěn)定時進行。
5.指導患者嚴格控制菌斑
以減輕服藥期間的牙齦增生程度,減少和避免術后的復發(fā)。
二、臨床表現
1.苯妥英鈉所致的牙齦增生一般開始于服藥后的1~6個月內。
2.增生起始于唇頰側或舌腭側齦乳頭,呈小球狀突起于牙齦表面。繼之,增生的齦乳頭繼續(xù)增大而互相靠近或相連并向齦緣擴展,蓋住部分牙面,嚴重時波及附著齦,使牙齦的外觀發(fā)生明顯的變化。齦乳頭可呈球狀、結節(jié)狀,增生的牙齦表面可呈桑葚狀或呈分葉狀,增生的牙齦基底與正常牙齦之間可有明顯的溝狀界線。牙齦增生嚴重者,甚至可覆蓋大部或全部牙冠,嚴重妨礙進食,也影響美觀和口腔衛(wèi)生。
3.增生的牙齦還可將牙齒擠壓移位,這種情況多見于上前牙。
4.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牙齦組織一般呈淡粉紅色,質地堅韌,略有彈性,一般不易出血。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無疼痛。由于牙齦增生腫大,使齦溝加深,形成假性牙周袋,加之牙齦失去正常生理外形,使菌斑易于堆積,也可合并有程度不同的牙齦炎癥,此時牙齦可呈深紅或紫紅色,質地較松軟,牙齦邊緣部分易于出血。
5.藥物性牙齦增生常發(fā)生于全口牙齦,但以上、下前牙區(qū)為重。它只發(fā)生于有牙區(qū),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拔牙后,增生的牙齦組織可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