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學】
下列哪種說法有錯
A.一藥中氣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兩個或更多
B.氣味相同,功能相近
C.任何氣與任何味均可組配
D.味越多,說明其作用越廣泛
E.氣偏于定能,味偏于定性
學員提問:請問E怎樣說才正確?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E。
氣與味分別從不同角度說明藥物的作用,其中氣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只有將二者合參才能較全面地認識藥物的性能。如紫蘇與薄荷雖均味辛而能發(fā)散表邪,但紫蘇性溫而發(fā)散風寒,薄荷性涼而發(fā)散風熱;黃芪與石斛雖均味甘而能補虛,但黃芪性溫而善補氣升陽,石斛性微寒則善清熱養(yǎng)陰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
【中藥化學】
共用題干:
A.大黃素
B.蘆薈大黃酚
C.大黃素甲醚
D.大黃酸
E.番瀉苷B
大黃素型蒽醌與茜草素型蒽醌不同,羥基等取代基分布于兩側苯環(huán)上,大黃酚為1,8-二羥基-β-甲基蒽醌,與其結構相比,有以下取代基的蒽醌為
小題題干:β位甲基被CH2OH取代
學員提問:這些基團表示什么意思?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大黃酚 R1=H(氫基) R2=CH3(甲基)
大黃素 R1=OH R2=CH3
大黃素甲醚 R1=OCH3(甲氧基)R2=CH3
蘆薈大黃素 R1=H R2=CH2OH(甲醇基)
大黃酸 R1=H R2=COOH(羧基)
以上表示不同的取代基對應不同的化合物,如大黃酚右邊的β位(R2)是個甲基,與之相比,甲基被CH2OH取代,我們得到了蘆薈大黃素。
【中藥鑒定學】
黃芪的來源和顯微特征是
A.有晶鞘纖維
B.含淀粉粒
C.纖維兩端裂成須狀
D.有石細胞
E.豆科植物
學員提問:解釋一下。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E。
在黃芪的顯微鑒別中指出:粉末黃白色。①纖維成束或散離,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初生壁常與次生壁分離,兩端常斷裂成須狀,或較平截。②導管為具緣紋孔或網紋,偶有螺紋。③石細胞較少,長圓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狀,壁甚厚,少數(shù)較薄。
【中藥藥劑學】
制備煎膏時煉糖的目的是
A.使產生適量轉化糖
B.破壞酶類
C.除去雜質和水分
D.殺死細菌
E.防止“返砂”
學員提問:轉化糖有什么作用?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E。
煉糖可以使糖適度轉化,使煎膏劑避免出現(xiàn)“返砂”的現(xiàn)象。“糖轉化”就是蔗糖在加熱、特別是在有酸的情況下加熱,容易水解轉化為葡萄糖和果糖的過程;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稱為“轉化糖”。一定濃度的轉化糖能防止蔗糖在低溫狀態(tài)下析出結晶,而且,轉化糖具有還原性,可以延緩某些藥物成分發(fā)生氧化而變質。為了促使糖的適度轉化,可能加入適量的枸櫞酸或酒石酸(加入量為糖量的0.1%~0.3%),待糖轉化率達40%~50%時,放冷到70℃左右,加適量碳酸氫鈉中和酸,煉糖備用。實際加工時,糖加熱熔化后,根據(jù)糖的用量,參照上述比例,酌量加入枸櫞酸或酒石酸,并掌握加熱煉制的時間,要避免加熱時間過久造成糖燒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