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室模型:根據藥物在組織中轉運速率的不同,將機體分為中央室和外周室。
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較豐富、膜通透性好的組織(如心、肝、肺、腎等)組成。分布特點:藥物易于灌注,藥物進入機體后往往首先進入這類組織,血流中的藥物可以迅速與這些組織中的藥物達到平衡。
外周室:難于灌注的組織(如骨、脂肪、靜止狀態(tài)的肌肉等)。分布特點:藥物轉運速率較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慢,組織中的藥物與血液中的藥物需經一段時間方能達到動態(tài)平衡。
藥物靜脈注射后,血藥濃度(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數濃度)一時間曲線呈雙指數函數。
計算式:
C=Ae -αt+Be-βt
A和B為指數項系數,α和β分別為分布速率常數和消除速率常數。
按二室模型,半對數血藥濃度-時間曲線為雙指數曲線,這是二室模型區(qū)別于單室模型的重要動力學特征。
曲線分為2相:
靜脈給藥后血藥濃度首先快速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降,稱分布相,以分布為主。
然后趨于平緩,主要反映藥物的消除,稱為消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