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zhí)業(yè)藥師藥理學輔導精華——磺脲類藥物降血糖機制
磺脲類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其作用機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刺激胰島素分泌,而不是增加β細胞的合成?,F(xiàn)已證明,胰島β細胞膜上有磺脲類藥物受體,當藥物與受體結合后,能通過一系列的分子機制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不同的磺脲類藥物與這些受體結合能力的差異,決定了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能力的差異,但這類藥對全胰腺切除的人和動物就沒有降糖作用了。
第二,磺脲類藥的胰腺外作用?;请孱惸軠p少肝臟對胰島素的清除,從而增加周圍胰島素的濃度。近年還證明,長期磺脲類治療能改善周圍組織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胰島素受體數(shù)量和胰島素與其受體的結合,還能增加肌肉細胞內(nèi)葡萄糖的運轉,減少肝糖產(chǎn)生,這些作用有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和降低空腹高血糖。有些磺脲類藥還有減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粘度和微循環(huán)的作用。醫(yī)學|教育網(wǎng)收集整理除此之外,磺脲類還能刺激生長激素抑素的釋放,后者可以抑制胰升糖素的分泌,從而加強了其降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