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zhí)業(yè)藥師藥學綜合輔導精華——同病同藥不同效
有的人療效顯著,另一些人毫無效果,一部分人甚至會出現(xiàn)藥物劑量過大,而導致不良反應。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是由患者性別、年齡、體重、肝腎功能,及病情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1.基因不同決定了藥效的差別。
這就像有的人酒量大,而有的人卻一喝就醉一樣。研究發(fā)現(xiàn),當酒精進入人體后,需要通過肝臟的酶代謝。而由于基因的原因,這些酶的活性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異,代謝酒精的能力就會不同,因此造成酒量的差異。同樣的道理,人的“藥量”也會有差異。
近年,人類基因的核酸序列測定完成,發(fā)現(xiàn)人類在遺傳上具有99.9%的共性,這決定了每個人都屬于同一個生物種屬。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但0.1%的差異卻決定了個體之間的不同,并由此導致生理和代謝的差異。人體內存在與藥效發(fā)揮相關的基因,這些基因在不同人種、不同民族間,甚至在不同個體間存在差異。
影響藥效的基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藥物代謝酶的差異及藥物作用靶位的差別。
2.代謝藥物的酶差別很大。
與藥物代謝有關的酶存在于人體諸多器官中,但主要集中在肝臟。同一種酶在不同種族及個體間的活性差異極大,從而產生的藥物效果也會不同。
例如,抗癲癇藥物美芬妥因,個體間療效差異巨大,而且在某些患者中不良反應較多。經過深入細致的研究,藥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人體代謝該藥物的酶存在著基因差異,分為高活性與低活性兩類。其中高活性者比例較高,因此說明書上推薦的用藥劑量,是根據(jù)高活性者設計的。如果低活性者按此劑量服用,由于代謝酶的缺陷,藥物會在體內濃度升高、停留時間延長,故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此外,這種酶的缺陷在不同人種中差別也很大,白種人有5%,而中國人則高達15%左右,因此中國人的不良反應較多。
類似情況還出現(xiàn)在下列常用藥中,如心血管藥物美托洛爾、普羅帕酮、硝苯吡啶,精神神經科藥物氟哌啶醇、阿米替林、安定、嗎啡,解熱鎮(zhèn)痛藥安替比林,以及抗結核藥異煙肼等。
3.藥效不同還與“靶位”有關。
藥物進入人體后,必須與相應部位結合才能發(fā)揮效果,這種結合點被稱為“靶位”。在不同人群中,靶位數(shù)量及質量都存在差異,會導致藥效的不同。比如有人服用消炎止痛藥后會出現(xiàn)溶血,是因為其紅細胞缺乏一種酶,無法與該藥物的代謝產物結合,也就無法解毒,從而導致溶血。
如今,“同藥不同效”的現(xiàn)象已得到科學的解釋。以基因為基礎的藥物治療學應運而生,它能對種族及個體基因的差異進行精確的分析,預測不同個體對藥物的反應,從而決定用藥劑量,以減少不良反應。因此,任何在國外已經上市的藥物進入中國時,都必須重新作臨床試驗。大家在用藥時,也要考慮個體對藥物代謝的特點,每種藥物都不能聽信他人的經驗,最好和醫(yī)生結合您自身的狀況來確定劑量。
- · 同病同藥不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