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手機網(wǎng)

手機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百科類 > 中草藥 > 正文

芥子臨床應用

2012-08-03 14:56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慢性氣管炎

用10%或20%的白芥子注射液穴位注射,每次2~3穴,每穴注射0.5~lml,每日1次,7~10日為1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休息,3~4日,再行第2療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為主;單純型以天突、中腑、肺俞為主,交替應用。經(jīng)306例 觀察1~2療程,其中單純型70例總有效率為75.7%;喘息型79例和157例,總有效率分別為84.9%和75.8%。本藥對癥狀和體征都有 一定療效,其中以平喘和祛痰作用較好,但無明顯消炎作用[1,2)。另有用藥膏穴位貼治法,將炙白芥子、延胡索各7g,甘遂、細辛各 4g,共研末,用鮮生姜60g,絞汁調(diào)藥成膏狀,貼肺俞;心俞、膈俞穴,每次4~6小時,于夏季三伏天初伏開始,每隔10日1次,連貼3 次。共觀察1074例,其中喘息型氣管炎785例,支管哮喘289例。結果有效率前者為79.9%,顯效46.6%;后者有效率為83.7%,顯效 率為47.8%。經(jīng)1、2、3年療效比較,以連續(xù)貼治3年者最好,兩組類型P值均小于0.005。喘息型氣管炎緩解期貼治較發(fā)作期好(P<0. 025),對支氣管哮喘病人則無此顯著差異。兩組療效均以寒型較好,熱型次之,夾雜型較差。

寒痰喘咳

用于寒痰喘咳,懸飲等。本品辛溫走散,利氣機,通經(jīng)絡,化寒痰,逐飲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治寒痰壅肺,咳喘胸悶痰多,配蘇子、萊菔子,即三子養(yǎng)親湯;若冷哮日久者,可用本品配細辛、甘遂、麻香等研末,于夏令外敷肺俞、膏育等穴,即張石頑白 芥子涂法,近代有以10%白芥子注射液在肺俞、膻中、定喘等穴,行穴位注射治療者。若懸飲咳喘胸滿脅痛者,配甘遂、大戟等以逐飲,如控涎丹。

陰疽流注

用于陰疽流注及痰阻經(jīng)絡關節(jié)之肢體麻木,關節(jié)腫痛等。本品能祛經(jīng)絡之痰,又能消腫散結,通絡止痛。治陰疽流注,配鹿角膠、肉桂、熟地等,以溫陽通滯,消痰散結,如陽和湯,治痰濕阻滯經(jīng)絡之膠體麻木或關節(jié)腫痛,配馬錢子、沒藥等,如《婦人良方》白芥 子散。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