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在風景秀麗的廣西地區(qū)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孝子故事。孝子姓黃,自幼家貧,勤奮好學,又事以孝為先,后為宋帝重用;但黃母由于早年勞累和衛(wèi)生環(huán)境惡劣等原因,患上重疾——下半背及腰窩疼痛,常顧茅(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尿路感染),眾多醫(yī)者均束手無策,隨著病情越發(fā)嚴重,最后發(fā)展到無法下床的地步。黃孝子雖位極人臣,仍然不忘晝夜探望母親,堅持每天為母親洗滌便溺器物(便桶),極盡孝道。
后來,黃孝子不忍母親受病痛折磨,便毅然辭官而去,決心到坊間找尋藥方。他研讀醫(yī)書,遍訪名醫(yī),攀山涉水尋找各地藥方加以研究。歷時數載,終無所獲。或許孝感真能動天,一天黃孝子在山上采藥,突然感覺疲累,便在山邊稍作休息。入睡不久,他夢見一仙人賜他一條秘方,還說這便是他找尋已久的東西。黃孝子驚喜之下,一下子驚醒過來,馬上把秘方記錄下來。他依據秘方的材料和方法煎藥給母親服用,母親奇跡般地康復過來,而且身體還比同齡人強壯。
母親病愈后,黃孝子有感此良方應該廣泛流傳、濟世救人,于是便帶上秘方,四處周游去醫(yī)治有相同病癥困擾的人。及后,黃孝子在百歲之前,還囑咐后人一定要好好使用秘方,救治百姓。
時至現代,三金藥業(yè)的“統(tǒng)帥”鄒節(jié)明先生深諳民族醫(yī)藥暗蘊精華的道理,多年來堅持在民間市集、甚至到大山大嶺里尋訪良方。他借鑒民間古方,用中醫(yī)理論加以提升,形成新的中藥品種,一次又一次研發(fā)出醫(yī)治奇難雜癥的良藥。
1969年,鄒節(jié)明路經一個小山村,偶然聽說在那個村里流傳著一個秘方,對治療尿頻、尿急、尿痛頗具功效。于是,他四處打聽,后在一個老農口中獲知那個流傳已久的秘方。鄒節(jié)明發(fā)現,秘方當中的主藥與桂林治療尿路感染的民間驗方中的主藥相同。于是,他萌發(fā)了一個想法:在幾百年前的廣西流傳著這個秘方,直到如今這個小山村還有人用這個藥,而在桂林又有人用這個藥,這里面應該會有研究的價值。就是循著這個機會,回廠后,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他迅速投入組方、工藝的研究,經過反復試驗,終于在70年代初成功研制出以廣西中草藥為主要原料,治療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尿路感染病癥的良藥---三金片。沒有想到的是,三金片在北京等地臨床使用,其顯著的療效立即引起權威專業(yè)人士的關注。1978年,三金片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優(yōu)秀科技成果獎。升級配方澤及更多生命。
已被列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的三金片,三十余年來的總銷量達180億片,成為了過億尿路感染患者的大救星。秉承著“澤及生命,關愛健康”的不渝宗旨,三金片并沒有滿足于那一時的勝利,而是在民間有效驗方的基礎上,集各家之所長,長期潛心研究和試驗,應用現代制藥科技,不斷自我改進。目前的三金片已升級為新型無糖片劑,采用了薄膜包衣等國際先進制藥技術,符合世界制劑發(fā)展潮流,成為了糖尿病并發(fā)尿路感染患者新的福音。此外,不斷升級的三金片還對治療前列腺炎、尿路結石、非淋菌性尿道炎、婦科感染和腎病綜合癥等病癥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功效,為更多飽受病苦困擾的患者筑起堅實的“防火墻”。
無論是千百年前,還是明年今日,“三金片”包含的始終是那份真誠和孝心。“三金片”堅持不渝地讓民間古方煥發(fā)出新生命,就像當年的孝子一樣全心全意,讓萬千受尿路感染病癥困擾的母親和更多的患者早日擺脫病魔,重新享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