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
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痹,踒躄拘攣,陽痿,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陽救逆:有較強之回陽作用。
用于畏寒、肢冷、脈微欲絕之虛脫,常配伍人參,或干姜、甘草)。
(2)補益陽氣:附子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故凡陽氣不足之證均可用之,尤能補益腎陽。
補腎陽常配肉桂。(3)祛寒止痛:本品大熱,祛寒力強,故能治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泄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①《本經》: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
②《別錄》: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眙,為百藥長。
③《本草拾遺》:醋浸削如小指,納耳中,去聾。
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內,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④《醫(y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去臟腑沉寒;補助陽氣不足,溫熱脾胃。
⑤李杲:除臟腑沉寒,三陰厥逆,濕淫腹痛,胃寒蛔動;治經閉;補虛散壅。
⑥王好古: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⑦《綱目》:治三陰傷寒,陰毒寒疝,中寒中風,痰厥氣厥,柔痓癲癇,小兒慢驚,風濕麻痹,腫滿腳氣,頭風,腎厥頭痛,暴瀉脫陽,久痢脾泄,寒瘧瘴氣,久病嘔噦,反胃噎膈,癰疽不斂,久漏冷瘡。
合蔥涕,塞耳治聾。
⑧《本草備要》:補腎命火,逐風寒濕。
⑨《本草從新》:治痘瘡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