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保健食品與一般食品的區(qū)別

2012-11-06 18:44 醫(yī)學教育網
|

保健食品與一般食品的區(qū)別

國家標準GB/T15901-1994《食品工業(yè)基本術語》第2.1條將"一般食品"定義為"可供人類食用或飲用的物質,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煙草或只作藥品用的物質。"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CODEXSTAN1:1985《預包裝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對"一般食品"的定義是:"指供人類食用的,不論是加工的、半加工的或未加工的任何物質,包括飲料、膠姆糖,以及在食品制造、調制或處理過程中使用的任何物質;但不包括化妝品、煙草或只作藥物用的物質"。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定義雖文字表達方式不同,但涵義是一致的,概括起來就是:供人類食用的所有物質。在GB16740-19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3.l條將保健(功能)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jié)人體的機能,適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一般食品和保健(功能)食品有共性也有區(qū)別。

共性:

保健(功能)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人體生存必需的基本營養(yǎng)物質(食品的第一功能),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食品的第二功能)。

區(qū)別:

(1)保健(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質),能調節(jié)人體的機能,具有特定的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強調特定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

(2)保健(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圍(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無特定的食用范圍。

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由于含量較低,在人體內無法達到調節(jié)機能的濃度,不能實現(xiàn)功效作用。保健(功能)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質是通過提取、分離、濃縮(或是添加了純度較高的某種生理活性物質),使其在人體內達到發(fā)揮作用的濃度,從而具備了食品的第三功能。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