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電針治療法:
(一)取穴
主穴:牽正、地倉、水溝、陽白、魚腰、翳風(fēng)、下關(guān)。
配穴:合谷、行間、外關(guān)、后溪。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牽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處。
(二)治法
每次選2~3個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為后遺癥,則宜取3~4穴。針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側(cè)面部由輕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數(shù)次。針刺方法如下:額紋消失或變淺,眼裂增大,宜針陽白向下透魚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溝變淺,口角低垂歪斜,針地倉透頰車;太陽穴深刺。癥候明顯部位,接負(fù)極;正極可接于太陽穴,如為面肌麻痹后遺癥可接雙下關(guān)穴。采用慢波,電流強度以面部輕度抽動為宜。電針治療,據(jù)觀察在發(fā)病后15天應(yīng)用效果較好。如早期用電針,通電時間須控制在5~10分鐘左右,病程超過半月者,通電時間可延長至15分鐘。亦可在得病后先針刺5~7次,再加用電針,以利恢復(fù)。電針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948例,痊愈率為75.5~93.3%,總有效率為95.7~97.2%。其中,面神經(jīng)麻痹后遺癥18例,治愈1例,顯效2例,有效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44.4%。
天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