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狀胬肉是發(fā)生于瞼裂部球結膜及結膜下的組織增生,病因不明,可能與陽光、沙塵、干燥氣候等慢性刺激有關,多見于戶外工作者。本病多見于角膜鼻側,一般無自覺癥狀,檢查可見瞼裂部球結膜呈血管樣肥厚,分為頭、頸、體三部;按發(fā)展狀況將其分為進性期、靜止期。靜止期一般需要手術治療,有炎癥可用抗生素眼藥水或含激素的眼藥水治療。進行期胬肉可用平陽霉素局部注射或手術切除治療。
翼狀胬肉中醫(yī)稱“胬肉攀睛”,外感風熱、脾胃積熱、心火上炎、三焦壅熱、陰虛火旺等均可導致脈絡瘀滯而發(fā)為胬肉。治療應疏風清熱、清心瀉火、瀉熱通俯、瀉火解毒、滋陰降火。
外感風熱 初生之時,癢澀羞明,多眵淚,胬肉漸長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赤脈伴隨,舌苔薄黃。治療疏風清熱,方選梔子勝奇散:梔子、黃芩、蒺藜、草決明、菊花、木賊、蔓荊子各10克,荊芥、防風各6克等。
脾胃積熱 胬肉頭部隆起,向角膜中央發(fā)展可見角膜出現(xiàn)灰白色侵潤,體部充血肥厚,發(fā)展迅速,口渴欲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治療瀉熱通俯,方選涼膈散:梔子、黃芩、黃連、連翹、夏枯草各10克,大黃6克等。
心火上炎 眼癢澀刺痛,胬肉紅赤,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小便赤熱,舌尖紅,脈數。治療清心瀉火,方選導赤散和瀉心湯:黃芩、黃連、生地各10克,竹葉、木通、大黃、甘草各6克。
三焦壅熱 眼癢澀刺痛,胬肉紅赤體闊厚,發(fā)展迅速,口渴欲飲,口舌生瘡,便秘溲赤,舌紅苔黃燥,脈數。治療瀉火解毒,方選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梔子、大黃各10克等。
陰虛火旺 眼癢澀間作,胬肉薄淡紅,時輕時重,口舌干燥,脈細數。治療滋陰降火,方選知柏地黃:知母、黃柏、熟地、山藥、山萸肉各10克,茯苓、澤瀉、丹皮各6克。
忌食辛辣與煙酒;避免風沙和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