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血液學、體液學專家委員會
尿液沉渣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臨床診斷、治療監(jiān)測及健康普查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目前國內臨床檢驗的現(xiàn)狀,參考相關文獻,我們對尿液沉渣檢查標準化提出建議,供同道們參考并希望展開討論,進而制定我國的標準,推動國內尿液分析水平的提高。
材料與器材
(一)留置標本的容器
1.收集和運送尿液容器應由透明且不與尿液成分發(fā)生反應的惰性材料制成;潔凈、防漏、防滲,一次性使用;容積應>50ml,圓形開口的直徑>4.0cm,較寬的底部和有安全的易于開啟的密封裝置,保證標本運送安全。
2.用于離心尿液的離心管,應具備以下條件:清潔、透明、帶刻度,刻度上應至少標明10ml、1ml、0.2ml,容積應>12ml,試管口有密封裝置、錐型或縮窄的底部,最好使用不易破碎的一次性塑料或玻璃離心管。
3.用于尿沉渣分析的容器、離心管、玻片必須能進行標記,便于病人標本的識別,且應保持干凈。
?。ǘ┠虺猎鼨z測尿沉渣的量和壓(涂)片厚度是標準化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普通玻片上隨意滴加沉渣液或加蓋玻片(甚至不加蓋玻片),不能提供標準化的結果,建議使用標準化的沉渣計數(shù)板(計數(shù)池的計數(shù)單位每小格長、寬、高分別為2×5×0.1rnm,好1l。
?。ㄈ╇x心機采用水平式離心機,離心時應蓋上蓋,保證安全,離心時,機內溫度應盡可能保持12ml離心管中倒人混勻的尿液至10ml,離心5分鐘,相對離心力400×g(回轉半徑150cm的水平離心機1500rpm),離心后傾倒或吸去上清液,離心管底部殘留的液體的量應在0.2ml處,使之濃縮50倍。
?。ǘ╃R檢沉渣液混勻后,取1滴約15~20l充液到專用塑料尿沉渣檢測板里(按檢測板說明書操作),先用低倍鏡觀察,后用高倍鏡計數(shù),計數(shù)1l計算區(qū)內的管型或細胞數(shù)報告(即××l)。尿結晶、管型、寄生蟲等以每一高倍視野十、++、+++、+++十報告,但要求每個實驗室根據(jù)實際情況有具體規(guī)定。
?。ㄈ┠虺猎臋z查內容應包括:
1.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吞噬細胞、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移行上皮細胞、鱗狀上皮細胞)、腫瘤細胞等。
2.管型:透明管型、細胞管型、顆粒管型、蠟樣管型、細菌管型、脂肪管型、混合管型、寬形管型等。
3.結晶:磷酸鹽、草酸鈣、尿酸結晶和藥物結晶等。
4.細菌、寄生蟲(或卵)、酵母菌、精子、粘液。
5.臨床醫(yī)生特殊要求的其他成分。
?。ㄋ模┯袟l件的實驗應開展各種尿液有形成分的染色檢查,以便于有形成分的進一步鑒別;具備多種類顯微鏡進行尿沉渣分析的實驗室,建議配置相差顯微鏡、干涉顯微鏡,提高尿沉渣的鑒別能力。
尿液沉渣檢查僅為尿液分析的一部分,應結合尿液理學,化學檢查及臨床資料綜合分析,再發(fā)出報告。尿沉渣檢查應開展質量保證,進行尿沉渣檢查的教育和培訓,技術未達到熟練程度要求者不得上崗。做好分析后質量保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