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部的血液供應極為豐富,主要來自兩側的頸動脈和椎一基底動脈系統。頸動脈系統主要通過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前動脈供應大腦半球前3/5部分的血液。椎一基底動脈系統主要通過兩側的椎動脈、基底動脈、小腦上動脈、小腦前下及后下動脈和大腦后動脈供應大腦半球后2/5部分,生腦后半部、腦干和小腦的血液。兩側大腦前動脈由前交通動脈互相溝通,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后動脈由后交通動脈互相溝通,在腦底形成腦底動脈環(huán)。腦部這一環(huán)狀的動脈吻合對頸動脈與椎一基底動脈兩大供血系統之間,特別是兩側大腦半球血流供應的調節(jié)和平衡及病態(tài)時對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極為重要。
由于頸內動脈、椎一基底動脈以及由它們的主干和分支構成的腦底動脈環(huán)均位于腦的腹側面,因此,供應腦部的動脈都是由腦的腹側繞到背側,其分支大體上可分為中央和皮層支兩類,中央支主要發(fā)自腦底動脈和大腦前、中及后動脈近側端,它們垂直地穿入腦實質,供應間腦、紋狀體和內囊、稱為深穿動脈。各中央支之間雖有結構上的吻合,但由于機能性的關閉而往往起不到側支循環(huán)的作用,故認為是一種機能性終動脈。這些細小動脈的-支被阻塞后,其分布區(qū)即將發(fā)生梗死軟化。皮質支在進入軟腦膜處時先形成一個廣泛的血管吻合網,再發(fā)出細小動脈分枝,垂直入腦,分布于腦皮質和白質。由于皮質支之間吻合極其廣泛,且其機能開發(fā)較快,故當一小支動脈被阻塞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其鄰支的血液可予某種程度的代償,故局灶性神經損害范圍比受損動脈供應區(qū)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