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針灸推拿 > 針灸治療 > 正文

熱針脊椎九宮穴

2011-06-05 09:59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取穴法:沿脊椎自上至下仔細壓診,尋找最明顯的壓痛點,參閱脊椎X線片或CT片,確定病變椎節(jié)。以壓痛點最顯著的病變椎節(jié)棘突間定為中宮,沿督脈在中宮上下棘突間各定一穴,分別稱為乾宮、坤宮,然后挾乾宮、中宮、坤宮旁開0.5~0.8寸,依次取巽、兌、坎、離、艮、震六宮穴。因取穴定位是按伏羲八卦九宮方位圖,故稱“脊椎九宮穴”,簡稱九宮穴。

  針刺方法:根據(jù)中宮定位,采取俯臥位或側臥位。進針時應盡量使中宮部位棘突突起,椎間隙加大,以利于進針。進針順序為:先針中宮,次針乾宮、坤宮,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8~1.2寸,然后按巽、兌、坎、離、艮、震六宮穴依次進針,針尖斜向椎體,進針1.5~2寸,獲得針感后,行捻轉補瀉手法,九宮穴的行針順序與次數(shù),按“洛書九宮數(shù)”施行,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而五居中”,留針30分鐘,行針3次。

  主治范圍:九宮穴主要以治療脊椎病變?yōu)橹?,如風濕性、類風濕性脊椎關節(jié)炎,脊椎外傷,棘上及棘間韌帶損傷,頸椎病,胸、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癥等;亦適應于腰背扭傷及腰肌勞損、臟腑病、婦科病、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等。

  注意事項:

  1.針刺乾宮、中宮、坤宮穴位時,進針宜慢,勿刺過深,不宜行提插補瀉手法,正常針感是局部酸脹或酸脹麻電感沿脊柱下方或上方傳導。如進針困難,要調整進針方向。若在進針過程中,針下阻力突然消失,而出現(xiàn)落空感時,說明針尖已進入椎管內之硬膜外腔,應迅速退針少許,不可繼續(xù)進針。若進針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xiàn)肢體抖動,應立即將針提起,謹防刺傷脊髓。

  2.針刺巽、兌、坎、離、艮、震六宮時,針尖應略向椎體方向斜刺。如果緊貼椎板外緣進針,針體必將通過脊神經(jīng)的后支或其附近,當針尖觸及神經(jīng)時,局部會有放射樣觸電感,此時應稍許退針,調整針尖方向,以免造成外周神經(jīng)損傷。如果針尖向椎體方向斜刺角度過大,針體可能穿過棘間韌帶而達對側;或穿過黃韌帶等組織而進入椎管。當針尖觸及硬脊膜時,針下常有緊硬的抵觸感,若穿透硬脊膜,阻力會突然消失,此時應立即退針,以免損傷蛛網(wǎng)膜和脊髓。取十二胸椎以上的九宮穴,尤應注意取穴準確、針尖方向和針刺深度,嚴防刺傷內臟或引起氣胸。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