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古籍 > 正文

《醫(yī)學源流論》卷上古方加減論

2011-05-17 14:01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古人制方之義,微妙精詳,不可思議。蓋其審察病情,辨別經(jīng)絡,參考藥性,斟酌輕重,其于所治之病,不爽毫發(fā)。故不必有奇品異術,而沈痼艱險之疾,投之輒有神效,此漢以前之方也。但生民之疾病不可勝窮,若必每病制一方,是曷有盡期乎?故古人即有加減之法。其病大端相同,而所現(xiàn)之癥或不同,則不必更立一方。即于是方之內,因其現(xiàn)癥之異而為之加減。如傷寒論中治太陽病用桂枝湯,若見項背強者,則用桂枝加葛根湯;喘者則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白芍湯;更惡寒者,去白芍加附子湯,此猶以藥為加減者也。若桂枝麻黃各半湯,則以兩方為加減矣。若發(fā)奔豚者,用桂枝為加桂枝湯,則又以藥之輕重為加減矣。然一二味加減,雖不易本方之名,而必明著其加減之藥。若桂枝湯倍用芍藥而加飴糖,則又不名桂枝加飴糖湯,而為建中湯。其藥雖同,而義已別,則立名亦異。古法之嚴如此,后之醫(yī)者不識此義,而又欲托名用古,取古方中一二味,則即以某方目之。如用柴胡,則即曰小柴胡湯,不知小柴胡之力,全在人參也;用豬苓、澤瀉,即曰五苓散,不知五苓之妙,專在桂枝也。去其要藥,雜以他藥,而仍以某方目之。用而不效,不知自咎,或則歸咎于病,或則歸咎于藥,以為古方不可治今病。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wǎng)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