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已感染狂犬病毒未發(fā)病的動物同樣能使人發(fā)生狂犬病。人的狂犬病絕大多數是由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發(fā)病。潛伏期短到10天,長至2年或更長,一般為31天至60天,15%發(fā)生在3個月以后,視被咬部位距離中樞神經系統的遠近和咬傷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劑量而異。
狂犬病往往有一個短的前驅期,約1天至4天,表現為中度發(fā)熱、不適、食欲消失、頭痛、惡心等;然后進入神經系統的癥狀期,約2天至20天,出現應激性增高,胸部壓迫感、胸痛及氣流恐怖癥,即用風吹面部時會引起咽喉部肌肉痙攣,這是一種典型的癥狀,有助于診斷。傷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種異樣的感覺,有的病人伴有對光、噪音和感覺剌激的應激性增高,通常表現有肌張力增高和面部肌肉痙攣。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交感神經系統病損后出現多汗、流涎、狂躁行為、焦慮、痙攣性痛性肌肉收縮,在吞咽時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痙攣而怕飲水,故又稱恐水癥。
狂犬病的早期表現多種多樣,并不是人們認為的只有恐風、恐水癥,或是“像狂犬一樣躁動不安”。如果某人有被狗咬傷或被病獸咬傷、抓傷的經歷,在短期內或長達數年甚至一二十年內出現上述癥狀,就應當想到狂犬病,應盡早到醫(yī)院診治。 當然,預防狂犬病最根本的辦法還是滅狗防病,在被狂犬、病獸咬傷或抓傷后24小時內注射狂犬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