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發(fā)病之后比較危險,所以應積極治療,傷寒的飲食原則如下:
(1)多進水分:每日需2000~3000毫升(根據(jù)孩子具體情況)包括流質(zhì)飲食和飲料。多飲新鮮的果汁、蔬汁及飲品。
(2)高熱能:高蛋白、高碳水化物飲食,熱能每日約應需2000~2500千卡,每日每公斤體重80~120千卡。如果患兒食欲不好,最好設法維持在1100~1700千卡。(1~6歲)蛋白質(zhì)每日每公斤2.5~3.5克,至少維持在35~55克以上。應選擇優(yōu)質(zhì)蛋白,如奶、蛋、魚、雞、蝦及牛、羊肉、豬肉、肝等。亦可加適當?shù)亩怪破?。豆?jié){、豆腐、豆腐干等,碳水化物應占總熱能的60%以上。多食米粥、藕粉、炒面、蛋花湯、米糊等。
(3)適量脂肪:在不影響患兒食欲和消化的前提下,適當供應易于消化的脂肪,如奶油、蛋黃、香油等以增加熱能,每日約30~50克,烹調(diào)時盡量用植物油,植物與動物油之比為2:1.(4)高維生素:注意補充B族及維生素C,以維持患兒的正常代謝及腸潰瘍面的愈合。如過籮的西紅柿、胡蘿卜、西瓜、草莓汁等。必要時可服維生素片劑。
(5)盡量食無刺激飲食并堅持少量多餐:每日5~6餐,食物無刺激,不含粗纖維,禁食一切生冷菜果。即使到能吃低渣軟飯時,也應選食含粗纖維低的食品,并應切細煮軟。
(6)細心觀察隨時調(diào)整飲食:傷寒病變化大,病情復雜,急性期腹脹可用清流,少用牛奶、蔗糖;腹瀉應減少脂肪攝入;出現(xiàn)腸出血、腸穿孔,應立即禁食。病情允許時,先小匙喂溫開水、淡鹽水,漸至果汁水。出血停止后可用去油的肉湯、鮮果汁、牛奶等。再好轉(zhuǎn)可用蒸雞蛋羹、蛋湯等。一周后食少渣半流或軟食。
傷寒食療方:
烏梅湯:烏梅5~6個,煎濃湯,飯前空腹飲,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馬齒莧煎:馬齒莧60~90克(鮮品加倍),扁豆花10~12克,水煎加紅糖,一日分2次服。或馬齒莧燒存性,研細,以糖調(diào)服,每次6克服,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