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種心理調適法應對公衛(wèi)醫(yī)師考前焦慮很有效,幫助各位考生順利通過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一、回避法
所謂“回避法”,即轉移注意力。盡可能躲開導致考前焦慮的外部刺激因素。
因為在考前焦慮的心理困境中,大腦會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灶?;乇芰讼嚓P的外部刺激,轉移注意力,可以產生新的興奮灶。興奮中心轉移了,也就擺脫了心理困境。
如個考試相關的書籍、試卷都屬于導致焦慮的外部刺激。
二、變通法
“變通法”就是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或者叫做“阿Q精神”,這在心理學上叫合理化。
常見的合理化有兩種:一是希望達到的目的沒有達到,便否定該目的的價值或意義,俗稱酸葡萄效應。比如說,考生在復習中對難題新題感到束手無策,經過努力學習仍然不得要領,那么不妨認為,難度大的題目自己不會做,別人也不會做。而且通過專家對試題的研究,難題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較少,適當?shù)姆艞壊粫荚嚦煽冊斐芍旅挠绊?,對于這一部分內容沒有必要完全吃透,自然也就不用因為這個而心煩意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二是未達到預定的期望或目標,便提高目前現(xiàn)狀的價值或意義,俗稱甜檸檬效應,如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惱。
三、轉換視角法
換個角度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因為并不是任何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同一件事情,如果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使人產生消極的情緒,陷入焦慮狀態(tài);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體驗轉化為積極情緒體驗,走出心理困境。
專家根據(jù)歷年的考前輔導經驗發(fā)現(xiàn),考前的這種緊張感,只要適度,是有一定益處的。這種對外界刺激的應激反應,會導致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興奮性增高,傳導加速,改善供血。換句話說,適度的緊張能夠讓你在考場上注意力更集中,大腦的運轉加快,記憶力增強,當然是有助于考試發(fā)揮的。因此不要因為考前輕微的焦慮感而煩惱。
四、換腦法
所謂“換腦法”,就是換一種認知來解釋事物,更新觀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轉變觀念,放松心態(tài)。
很多考生之所以心理負擔重,主要還是源于對考試本身的認識出現(xiàn)偏頗,把一次考試當成是改變人生、擺脫現(xiàn)狀的救命稻草,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給予了過高的期望,當然也就容易患得患失。
在此,專家建議考生,要正確地看待考試,看待結果,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職業(yè)觀,凡事以平常心來面對,自然能夠發(fā)揮最好的水平。
五、升華法
“升華法”就是要求人們鞏固積極的心理認知,把挫折變成財富。例如
“失敗乃成功之母”、“化悲痛為力量”就是從消極因素中,認識其中蘊涵著的積極因素,使它成為奮起圖強,取得成功的動力和契機。
六、補償法
補償,就是在目標實現(xiàn)受挫時,通過更替原來的行動目標,求得長遠價值目標實現(xiàn)的一種心理調適方式。俗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專家建議,當目標難以實現(xiàn)的時候,往往可以采取其他的策略,為實現(xiàn)理想創(chuàng)造條件,待時機成熟再努力一搏。
對于考生而言,這種有策略往往是“另辟蹊徑,曲線救國”。即使對考試結果作做不樂觀的估計,那么也可以思考一下失利的原因。
七、求實法
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常常使人沮喪,只有正確地看待事物,了解自身的真實情況,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才有可能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xiàn)公職夢想。否則,只可能是空想。